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1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

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

(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

(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

(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

(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

(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总结

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向往的地方--西沙群岛
举世无双的宝贝——我
养鱼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公园里的花
宽容让我进步
照片里的故事
变废为宝
偷偷摸摸的看电视
新世纪广场
我喜欢的声音
我们的校园
打针
变化多端的云
家乡的小枣
家庭暴力问题浅析_民法论文(1)
浅析我国当前家庭暴力_民法论文(1)
论夫妻约定财产制_民法论文(1)
浅析法人精神损害赔偿之否定_民法论文(1)
浅议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问题_民法论文(1)
物业管理合同性质辨析_民法论文(1)
论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_民法论文(1)
合作建房中的法律问题_民法论文(1)
论合同法之代理原则对货运代理业的影响 _民法论文(1)
简论我国的夫妻财产关系_民法论文(1)
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究_民法论文(1)
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与思考_民法论文(1)
合同免责事由探讨_民法论文(1)
论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_民法论文(1)
论夫妻离婚时债务的处理_民法论文(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阳光》教学设计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学设计
《雨点儿》教学设计
《荷花》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思路及设计
《凡卡》教学谈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找春天》口语交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