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7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过程:
1.先由学生就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学生大概提了这些:
(1)“今急而求子”不懂
(2)“若舍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知其难也”
(5)“何厌之有”
(6)“与郑人盟”
……
2.老师讲翻译方法,学生根据方法与老师一起翻译
告诉学生采取直译方法,一一对应,可以组词,组词不行就要考虑是否活用现象了。
后来学生翻译还算顺利。
3.逐段翻译
学生在理解了个别字词的基础上,自行翻译文段,老师最后补充。
学生此环节做得比较好,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好的。
第一课时大体如此
第二课时
过程:
1.学生在弄通字词基础上,就文章深层内容进行提问
(1)为什么佚之狐如此肯定烛之武能劝退秦王?
(2)为什么烛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
(3)为什么要“夜缒而出”?
(4)为什么要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为什么秦伯开始轻信晋侯?秦伯是不是很无知?
(6)为什么秦伯最后“与郑人盟”?他难道开始没有想到吗?
(7)标题是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最后还要写晋侯那段话呢?
……
2.讲解第三段
学生提问后,抓住重点,讲解第三段,如果学生能明白第三段的内容,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用原文回答问题,让学生再熟悉一遍课文,也起加深理解的目的。
然后分析课文第三段。
学生说出烛退秦理由(原文)
总结理由分别从哪个角度去说的
亡郑——舍郑——亡郑
再依次分析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详细介绍当时秦晋郑的地理位置和战争局势,让学生明白烛为什么说“越国以鄙远”就会使“邻之厚”,而“君之薄”。再说历史史实对秦伯会有何触动等等,让学生明白文章深意。
第三课时
分析烛之武形象,由学生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书本来分析形象,学生分析得比较好
第四课时
完全放开,由学生自由分析秦伯、晋侯、郑伯、佚之狐形象,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先由小组长收集各成员的意见,然后宣读,接着各小组互相补充、反驳对方观点。课堂进入了辩论时间,比较精彩,可惜很多不记得了。
大概记得这么几个片段:
有学生说郑伯知错能改,有反对声音,说郑伯并不是知错能改,而是在危急关头,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有学生说郑伯没有主见,单凭佚之狐一句话,就马上去见烛之武,并委以重任,可见他糊涂。反对:从下文可见烛之武很有能力,说明他还是知道烛是个人才的,不能说他没有主见。
有学生说郑伯没有胆量,要不然他自己怎么不去秦王那里。反对:当时形势危急,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不能去。如果君王去了,不是表明本国没有人才吗?
有学生说郑伯亲小人远贤臣。反对,如果这样,佚之狐也是小人吗?又辩:如果不是这样,烛之武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早点得到重用呢?至于佚之狐,他可能比较会处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喜耶忧啊
- 洗衣服
- 都是收割机惹的祸
- 金鱼吃苍蝇
- 难忘的76分
- 敲诈
- 成功靠勤奋
- 收稻谷
- 读《爱迪生传》有感
- 难忘的一堂科学课
- 准备
- 拎泥桶
- 读《再富也要“穷”孩子》有感
- 让我们的明天跟更美好
- 难忘的一次教训
- 我国内部审计的制度缺陷与重建
- 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 对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 探索审计体制的改革
-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的分析
- “霸王条款”与旅游示范合同的制定
-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先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 对荔波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 小议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及保护
- 论演艺使游客感性价值提升的策略
- 对当前丽江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新问题分析
- 对旅行社顾客消费承受力的参考
- 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探析
- 借鉴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验,促进蓬莱乡村旅游跨越发展
- 浅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问题探究
- 《斑羚飞渡》词义辨析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精彩句讲解
- 《斑羚飞渡》词语解释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