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2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体会本文选择不同景物渲染刻画主题的方法。
3、学习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
2、训练学生散文写作中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1、 美读法
2、 讨论法
3、 比较赏析法
4、 情境教学法
教学设想
导语 引入——整体感知——品位鉴赏——探究情缘——比较阅读——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二、 出示教学目标 及教学重难点。
三、 相关知识简介
1、 作者简介
2、 时代背景简介
四、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思考下列问题
1、听了录音后,你对故都的秋有什么感受?
2、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
五、 品味鉴赏
1、 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体现清、静、悲凉的景物。
2、 通过诗词体会故都的秋味。
3、 教师总结鉴赏散文的方法。
六、 探究情缘
1、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故都的秋景本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红叶似火的香山、游人如织的颐和园、明澈如镜的昆明湖,而只选取了表现“清、静、悲凉”的景物来写呢?
2、 教师总结:联系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七、 比较阅读
1、 让学生把本文和峻青的《秋色赋》中有关秋色的文字进行对比阅读,思考同样是描写秋天,为什么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会有不同的景色?
2、 教师总结: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同,选择的景物也不一样。
八、 迁移训练
课堂口头训练,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假如你要以《雨》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通过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怅惘等,你会选择雨中的哪些景物呢?
九、 教师总结
十、 布置作业
将口头训练的作文,课下写成书面作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树的自述
- 我的笑话
- 再过五十年
- 我喜欢的仙人掌
- 小蝌蚪
- 喜羊羊大战灰太狼
- 今天我当家
- 我的同学孙萌
- 20年后的我
- 我的表哥
- 小乌龟
- 第一次乘飞机
- 班主任的故事
- 松树
- The Four seasons(四季)
- 给人类的一封建议书
- 给市环保局长的建议书
- 关于环保的建议书
- 校园环保建议书
- 关于运动会增设球类比赛的建议书
- 工业项目建议书格式
- “情系绿色”校园环保倡议书
- 农业项目建议书格式
- 招聘面试建议书
- 保护校园建议书
- 小学生环保建议书
- 环保建议书
- 节约水电建议书
- 市场调查建议书
- “文化医疗下乡”活动建议书
- 换个思路看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 德国的律师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律至上法学理论论文(1)
- 卡多佐的实用主义法律思想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
-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法学理论论文(1)
- 选择司法独立:中国的民意与司法独立法学理论论文(1)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 “变法” 与 “语境的合理化”
- 论法律信仰的培养法学理论论文(1)
-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的定位与实务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8
- 《去年的树》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去年的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1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案例
-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同步达纲练习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7
- 《去年的树》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2
- 《小木偶的故事》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桂花雨》随想
- 《桂花雨》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