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过程:
1.先由学生就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学生大概提了这些:
(1)“今急而求子”不懂
(2)“若舍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知其难也”
(5)“何厌之有”
(6)“与郑人盟”
……
2.老师讲翻译方法,学生根据方法与老师一起翻译
告诉学生采取直译方法,一一对应,可以组词,组词不行就要考虑是否活用现象了。
后来学生翻译还算顺利。
3.逐段翻译
学生在理解了个别字词的基础上,自行翻译文段,老师最后补充。
学生此环节做得比较好,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好的。
第一课时大体如此
第二课时
过程:
1.学生在弄通字词基础上,就文章深层内容进行提问
(1)为什么佚之狐如此肯定烛之武能劝退秦王?
(2)为什么烛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
(3)为什么要“夜缒而出”?
(4)为什么要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为什么秦伯开始轻信晋侯?秦伯是不是很无知?
(6)为什么秦伯最后“与郑人盟”?他难道开始没有想到吗?
(7)标题是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最后还要写晋侯那段话呢?
……
2.讲解第三段
学生提问后,抓住重点,讲解第三段,如果学生能明白第三段的内容,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根据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用原文回答问题,让学生再熟悉一遍课文,也起加深理解的目的。
然后分析课文第三段。
学生说出烛退秦理由(原文)
总结理由分别从哪个角度去说的
亡郑——舍郑——亡郑
再依次分析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详细介绍当时秦晋郑的地理位置和战争局势,让学生明白烛为什么说“越国以鄙远”就会使“邻之厚”,而“君之薄”。再说历史史实对秦伯会有何触动等等,让学生明白文章深意。
第三课时
分析烛之武形象,由学生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书本来分析形象,学生分析得比较好
第四课时
完全放开,由学生自由分析秦伯、晋侯、郑伯、佚之狐形象,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先由小组长收集各成员的意见,然后宣读,接着各小组互相补充、反驳对方观点。课堂进入了辩论时间,比较精彩,可惜很多不记得了。
大概记得这么几个片段:
有学生说郑伯知错能改,有反对声音,说郑伯并不是知错能改,而是在危急关头,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有学生说郑伯没有主见,单凭佚之狐一句话,就马上去见烛之武,并委以重任,可见他糊涂。反对:从下文可见烛之武很有能力,说明他还是知道烛是个人才的,不能说他没有主见。
有学生说郑伯没有胆量,要不然他自己怎么不去秦王那里。反对:当时形势危急,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不能去。如果君王去了,不是表明本国没有人才吗?
有学生说郑伯亲小人远贤臣。反对,如果这样,佚之狐也是小人吗?又辩:如果不是这样,烛之武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早点得到重用呢?至于佚之狐,他可能比较会处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葡萄
- 龟兔比赛
- 公园
- 套圈圈
- 我帮妈妈拖地
- 第一次写日记
- 小苹果树找医生
- 家乡的大山
- 啊~祖国!母亲
- 四季姑娘
- 到我这里来玩吧
- 小花猫剪胡须
- 妈妈洗衣服
- 自我介绍
- 大公鸡
- 通信行业中集团客户的营销策略
- 生成语言学语言观.认知语言学语言观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 韩语歌曲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走出语言学的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
- 高职韩语专业教学中“韩语阅读”教材的研究
-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访谈语篇
- 关系营销概述及发展前沿
-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管理创新
-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分析
- 性别语言的发展及语言环境的改善
- 开发能够满足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
- 市场参与者眼中的艺术品市场转变
- 《景阳冈》重难点分析
-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景阳冈》老师语录
-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将相和》考点练兵 基础篇
-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之二
- 《草船借箭》重点问题探究
-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梳理
- 《草船借箭》整体阅读感知
- 《草船借箭》随堂练习 提高篇
- 《草船借箭》重点字词的意思
- 《草船借箭》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草船借箭》考点练兵 基础篇
- 《草船借箭》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草船借箭》同步作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