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3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想站起来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
2、下面俞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俞老师读作者的话。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读小鸟说的话?请站起来(估计比较多)。俞老师读青蛙说的话,坐着的同学读作者的话。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俞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
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神秘的他
- 《金色的鱼钩》缩写
- 《草船借箭》缩写
- 《草船借箭》缩写
- 《景阳冈》(缩写)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草船借箭》缩写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介绍
- 材料员岗位职责
-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 2012监理工程师应试指南
- 工程部年终总结
-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介绍
- 土木工程(机场工程) 专业介绍
- 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专业介绍
- 建筑材料工程教育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 土木老八校简介
- 2012全国监理工程师准考证网上打印时间汇总
- 工程质量控制
- 安全工程专业介绍
- 职业安全健康应急准备及应急响应预案
- 建筑学"新四军"简介
-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