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7
《诗五首》有关资料:《钱塘湖春行》赏析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殊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日
- 快乐的WYZ
- 我的老爸
- 月光花园
- 有這樣一個女生..!
- 爱清洁的奶奶
- 妈妈的爱
- 令我讨厌的表弟
- 我恨老妈的N个理由
- 几个小笨笨
- 漫画贾雪
- 她在我心中深處
- 不要养成不良嗜好
- 我的老师徐丽
- 我的同学
- 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 探索中药喷剂犬患真菌性皮肤病疗效
- 信用证软条款与我国出口企业应对策略
- 分析WTO反倾销因果的认定
- 分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法律缺陷及完善
- 研究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
- 浅谈电商价格战的本质及电子商务企业价格行为规范
- 我国风险投资的财税政策
- 教学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化
- 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 探讨医学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 借款费用会计准测应用问题与研究基于公司案例
- 忠实是译者的天职
- M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科护理资源优化与配置
- 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布局政策
- 《信客》简案
- 《芦花荡》通案
- 《生物入侵者》教案
- 唐雎不辱使命
- 《芦花荡》创意教案设计
- 《蜡烛》教案
- 《核舟记》教学设计2
- 核舟记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 《蜡烛》创意教案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