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 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槐花情
- 第一次拔牙
- 爸爸
- 我的理想
- 家门
- 蚊子是怎样诞生的
- 水精灵
- 穷人西蒙之死
- 游园笔记
- 难忘之旅—金丝峡
- 人生的标点
- 给校长的一封信
- 续写《穷人》
- 不快乐的“五一”
- 校门
- 资本成本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成本管理论文(1)
- 从对教师教学的反思论析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
- 商业银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运用(1)-成本管理论文(1)
- 如何降低审计控制风险
- 反洗钱中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
-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 ERP系统下内部审计策略探讨
- 召回制度与企业成本管理新方法(1)-成本管理论文(1)
- 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1)-成本管理论文(1)
- 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策略
- 试论中职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 浅析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浅议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审计程序
- 加强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监督(1)-成本管理论文(1)
- 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1)-成本管理论文(1)
- 《半截蜡烛》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半截蜡烛》教案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2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 1
- 《金色的鱼钩》说课设计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3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三
-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