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寓言四则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今天学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二、诵读
老师泛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四、朗读课文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五、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六、概括寓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七、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九、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 —— 取舍不当 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 —— 鱼目混珠 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 一一 安知非福 祸福无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一件事
- 秋天的风景
- 跑跑经典,我的最爱
- 游皇城相府
- 七星岩
- 我的语文老师
- 郊游
- 妈妈,我爱你
- 美丽的银杏树
- 快乐的五一劳动节
- 未来的教室
- 奇异的景象
- 保护青蛙
- 我的文具盒
- 冷餐比赛
- “刘涌案”拷问刑事司法(2)刑法论文(1)
- 在日本过端午节
- 端午节与《端午节》邮票
- 传统文化的养生观研究
-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3)刑法论文(1)
- 华硕新品将打传统文化牌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论
- 庄河人的端午节(外四篇)
-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 实质竞合的科刑(2)刑法论文(1)
- “人本位”的刑法观与吸毒行为定性分析(2)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判
- 家乡的端午节
- 印象端午节
- 传统文化对美术素质教育的影响
-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一
- 《荷花》教学设计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三
- 《最大的“书”》教案
- 《惊弓之鸟》说课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
- 《花钟》教学实录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二
- 《三个儿子》说课设计
-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特色试析
- 《七颗钻石》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