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 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特别的一天
- 我错了吗?
- 嘴和眼睛吵架了
- 街心公园
- 小小志愿者
- 我家的二黑
- 装节能灯
- 40分钟“模特”
- 娃娃鱼母子的悄悄话
- 儿童节抹蛋糕大战
- 不能浪费用电
- 我的小制作
- 六一遐想
- 精彩的海狮表演
- 我爱我班
- 实施人本主义的内部审计管理策略刍议
- 浅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目标
- 英语论文范例-The Application of Humor in Senior English Teac
- 作为存在之显现的“大道”研究
- 分析清代后期湖南减灾防灾
-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
- 审时度势──美国领导人对时局的判断
- 加强内审的意义与实践
- 企业会计政策的内部审计监督
-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 论时频的变数——叙事的生命追忆
- 澳大利亚亚太意识面临的挑战
- 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 谈酒店的内部审计
-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借鉴
-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 《阿长与〈山海经〉》内容提要
- 《阿长与〈山海经〉》想象作文
-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特点
-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归纳
-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达纲练习
-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 慈母情深
- 《阿长与〈山海经〉》重难点讲解
- 《阿长与〈山海经〉》优化测控
- 《阿长与〈山海经〉》自读理解卷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精选
- 《阿长与〈山海经〉》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