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 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家乡
- 我这样帮他
- 存钱罐
- 乐乐和老鼠
- 问候生病的同学
- 大象乐园
- 美丽的小溪边
- 春天来了
- 无题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回家以后
- 小熊卖西瓜
- 雪天
- 难忘的元宵节
-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 一只小猫
- 论我国《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1)论文
-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会员资料)
- 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设立问题探析(1)论文
-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会员资料)
-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 村庄选举研究的两种进路
- 我国军婚保护制度的法理解说(1)论文
- 略论因应人大代表与选民关系变化的制度途径
- 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反——解读话剧《切·格瓦拉》
- 大众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国主义
- 钟惦棐的困惑与当代电影美学的使命
- 公司法的政治约束(1)论文
- 朱光潜与黑格尔
-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比较研究(1)论文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司马光》送教下乡教学设计
- 《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
- 《司马光》课堂教案(第二课时)
- 《司马光》
- 《影子》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 《司马光》阅读教学片断及评析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匆匆》教案
- 《阳光》教学设计
- 《梦想的力量》A、B案
- 《司马光》汇报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