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案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多想
- 我多想
- 四季的风
- 假如我有尾巴
- 诗二首
- 我爱你——拖鞋
- 我是一只小蝴蝶
- 我多想
- 我是鱼痴
- 我多想
- 风
- 我多想
- 我多想
- 我多想
- 小草
- 浅谈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
- 军事工业竞争力测算参数与模型研究
- 论析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 浅议以美育德:美学实用化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与实现
-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试谈荣辱观教育与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
- 对马克思价格理论的质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暂时冷落(1)
- 中部地区服务业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1)
- 试析高中学生的道德培养和策略
-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
- 浅谈自主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信息教育中的道德培养
- 试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浅谈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
-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 《窃读记》教学案例
- 感悟写法──《窃读记》教学案例
- 《窍读记》教学反思
- 作者张钫简介
- 我的童年(节选)
- 由一节课想到──《窃读记》教学随笔
- 《窃读记》教学案例
-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教《窃读记》有感
- 《窃读记》里的感觉
- 《窍读记》教学反思
- 《窍读记》教学反思
- 在心灵表白中倾吐,于举手投足间诉说──《窃读记》教学随笔
- 《窃读记》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