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语文 - 《马踏飞燕》
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1. 设置疑难。看图前提出问题:(1)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2)马怎样踏飞燕(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
2. 初步解疑。看图时教给方法:(1)整体观察马的外形特点。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能给人以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感觉。(2)重点观察马的腿、蹄的姿势。按马的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蹄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正在快速奔跑的骏马。
3. 口述图意。看图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图意。
二、图文对照,发展思维能力。
1. 朗读课文。自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描述与图意相吻合
2. 勾画词语。画出“匀称”“坚韧”“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并结合图文和词典自己理解意思。
3. 寻找答案。出示看图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两个疑问句,再将其变换为陈述句,然后用关联词语“为了……”造句。
4. 深层理解。提出问题:(1)“构思奇妙”怎样解释(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构思奇妙”使学生弄清楚,一是通过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动作,充分表现马快速奔跑;二是通过“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的描述,把“快”具体化;三是通过马踏飞燕而“飞燕竟安然无恙”来衬托奔之神奇。
5. 展开想象。让一学生带着喜爱和赞扬的感情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象这匹马是怎样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激发其发出“不愧是一件艺术珍品”的赞叹。
6. 归纳段意。
三、实物演示,理解科学原理。
1. 解决难题。教学第三段,为帮助学生理解“重心”“支撑点”等词语,可用木制或纸制的小马活动模型,仿照课文的写法作表演。
2. 课堂作业 。(1)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口头造句,不能与课文原句重复。(2)齐读本段。
四、欣赏图文,提高审美能力。
1. 朗读课文。播放第二、三段配乐朗读的课文录音或声形并茂的录像,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欣赏物美、文美。
2. 现场讲解。请一名学生登台当讲解员,按第二、三段的描述,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一珍贵的艺术品。
摘自《陕西教育》2000年第2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校园秋色
- 美丽的秋天
- 活动课上
- 春
- 青蛙的儿歌
- 我家的老母鸡
- 老虎的苦恼
- 公园里的菊花
- 我的国庆节
- 路边的交通规则
- 参观动物园
- 看猴子
- 公园里的菊花
- 美丽的秋天
- 秋雨
- 从地方媒体的两会报道看新闻价值之接近性
- 探讨短信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1)论文
- 论民法与个人、集体的社会结构(1)论文
- 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隐忧
- 论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1)论文
- 探析环境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1)论文
- 论商标侵权案中被许可人的诉讼地位(1)论文
- 谈公民环境权理论的现状与反思(1)论文
- 浅析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1)论文
- 电视发射机的原理与保护措施
- 新疆题材电视纪录片选题透视
- 论外观设计专利与商标侵权判定的区别(1)论文
- 论死者人格利益与亲属身份权益关系(1)论文
- 电视舞台美术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二
- 《称象》片断赏析一
- 《司马光》杂谈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
-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一
- 《乌鸦喝水》的自编教学
- 《乌鸦喝水》课后研究活动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十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二十
-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 《司马光》教学片段设计
- 《司马光》教学札记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