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设想
抓住课文中的两大要点加以深挖,突出重点,旁及其余: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格列佛游记》中“特意让目盲者为画家调色”导人。此事颇不可思议,而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失聪的作曲家,其中艰难不言而喻。
二、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以此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导人: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要求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四、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拓展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兔子
- 我懂得了感恩
- 美丽的龙角山
- 假期里干的一件事
- 我生病了
- 我挨打了
- 外婆的爱
- 我爱家乡的苹果
- 未来的世界
- 游玩珍惜动物园
- 坚持就是胜利(读后感)
- 我学会了包饺子
- 生活中的小镜头
- 我和妈妈
- 我登上了长城
- 监狱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 (3)刑法论文(1)
- 论我国刑事侦查的公正与效率目标(2)刑法论文(1)
-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2)刑法论文(1)
- 论我国刑事侦查的公正与效率目标刑法论文(1)
- 试论刑事执法工作的人性化(2)刑法论文(1)
-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 “五四”新文化传统与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中国话剧
- 刑事超期羁押现状分析与反思(2)刑法论文(1)
- 我国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建立设想(2)刑法论文(1)
- 监狱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 (2)刑法论文(1)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分析(2)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之影响研究
- “科学定位”就真的是科学了吗?
- 通过对联感受传统文化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标教材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片断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人教版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人教版
- 《花钟》教学设计
- 《路旁的橡树》|人教版
- 《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翠鸟》教学设计
- 《中彩那天》|人教版
- 《一次成功的实验》|人教版
- 《翠鸟》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