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1

(一)重点、难点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知识点落实规划

掌握下列字词:菜畦、皂荚、桑椹、油蛉、蟋蟀、斑蝥、缠络、攒、脑髓、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确凿、书塾、恭敬、方正、消释、渊博、宿儒、蝉蜕、人声鼎沸、倜傥。

(三)实施教学的思路及主要方法

1.简介鲁迅及《朝花夕拾》。2.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文题“从……到……”表明文章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有空间、时间的变化。启发学生理清本文结构。

3.欣赏作者笔下百草园的景色:

①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举例说明。

②透过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可看出作者所描摹的是什么季节?

③是从哪些角度、顺序展开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与“无限趣味”有什么联系?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5.朗读7、8段,说一说冬天的百草园又有怎样的趣味;画出捕鸟过程的一连串动词,体味其作用。

6.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呢?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连用所表达的意思呢?(从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考虑)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学生轻声齐读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家里人要送十二岁的鲁迅到三味书屋里去了,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从课文内容考虑)

②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联系他的家庭教育考虑)

③他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当时他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8.边读课文后半部分,边与“百草园”的生活作比较,填写下列空格:百草园景物美丽丰富,三味书屋陈设( ),百草园生活有趣多彩,三味书屋学习( ),长妈妈讲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三味书屋的先生( ),和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三味书屋读的书( );百草园是个有无限趣味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 )的私塾。

9.鲁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书屋和书屋后面小园的对比,先生的入神读书和儿童偷偷作游戏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讨论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态度及感情如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问银河
呼啦圈比赛
我的家庭
奶奶家的菜园
我喜爱的香蕉
我最喜欢的名著图书杨家将
汕头海滨长廊
春天真美丽
妈妈,我想对您说
我的梦
梅力更之旅
夏天的夜晚
春夏秋冬我爱你
我的妹妹
我的好伙伴——“大黑”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9)法学理论论文(1)
ABS若干法律问题论析(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1)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9)法学理论论文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1)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6)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0)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2)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人权法在线资源概述(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8)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5)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19)法学理论论文(1)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纸船和风筝》教案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案
《“红领巾”真好》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
《三个儿子》
《葡萄沟》教案
《蜜蜂引路》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案
《恐龙的灭绝》
《玲玲的画》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
《清澈的湖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