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教学这篇文章,就是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并以此启发学生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挖掘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大家知道,地球是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斑羚飞渡》,看看文章向我们讲述的是怎样一个人与动物的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由老师给大家朗读这篇文章,大家仔细听,并思考一下,文中所描绘的斑羚是一群怎样的斑羚,你能用哪些词语、短语来形容它?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展示思考结果。
的斑羚。
师:同学们有很强的思考力,一下子就概括出斑羚这么多的品质精神。那么,在这么多条词语、短语中,你们认为哪几条最贴切呢?
生:讨论
3、明确讨论结果,确立探究范围。
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斑羚上述精神的、写得又是最精彩、最动人的片断?哪只斑羚或哪几只斑羚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开始吧!
三)、研读课文
文本研读探究
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
1. 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2. 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3. 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4. 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5. 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6. 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7、文中多次写斑羚的叫声,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每一次的叫声分别有什么意义?
归纳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斑羚的感人之处。这确实是一群了不起的斑羚,了不起的动物。接下来,我想让同学们写几句话,下面有三个题目,你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就行,时间是3分钟。
①请你给掉下悬崖的老斑羚 写几句悼词。
②请你给飞渡过去的小斑羚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③请你给猎人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四、拓展延伸
斑羚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我们人类震惊,也让我们人类自惭形秽。人类在这里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那人类和动物相处的状况是不是都有这样呢?当然不是。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VCD《一个真实的故事》)……
图中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她为了救一只丹顶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演绎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至深的一幕。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能去善待动物、善待生命,其实善待动物也是善待我们自己。
五、作业 (任选一题)
1、请每位同学拟写环保标语两则。
2、课后收集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介绍给同学们。
3、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搜集资料和图片,举办一期动物世界讲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堂新奇的体育课
- 今年暑假感冒记
- 摘葡萄
- “机器人”老师
- 令我高兴的一件事
- 扫墓
- 自省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请你为我竖起大姆指
- 我是小当家
- 早读课上开心的一幕
- 昂贵的代价
- 校园“动物”
- 乡村即景
- 鸣鹤园
-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的哲学分析
- 中日仁礼观的问题策略
- 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建设
- 浅析保障性住房供应对抑制房价的作用
-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 考公务员热成本
- 浅论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水循环
- 试论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与房价调控
- 浅谈考公务员热成本
- 企业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的几点思考
-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解读
- 浅议小城镇在金华
- 浅析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及其影响的发挥策略
-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误区
-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文中巧设辩论,辩出爱的真谛──《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 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 让学生在吃中聊、聊中学——《落花生》一课教学设计
-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
-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习题精选
- 开放与解构的阅读教学案例:《地震中的父与子》
- 都是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材理解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毛主席在花山》重难点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