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化石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五、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能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倡议书
- 妈妈笑了
- 春游
- 我眼中的月亮
- 我的校园
- 在奋斗中前进
- 苹果的心情
- 捉蟹乐
- 工人伯伯真辛苦
- 打飞蛾
- 小蝴蝶哭了
- 假如我是
- 我的妹妹
- 小狮子变好了
- 略论我国农用运输车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 防雷接地及电涌保护的方案和问题
- 关于湿度测量的讨论
- 施工阶段质量的事前控制
- 35kV无人值班箱式变电所的应用
- 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
- 桑拿浴室场所电气设计的探讨
- 理想COP电耗比例法
- 关于SF6开关位置继电器的接线对防跳回路的影响
-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砼接地体降阻的实例
- 实施21世纪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措施
- 提高农网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措施
- 浅析河北南部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涡旋压缩机通用几何模型研究
- 新型无功发生器中光耦合器电路参数的选择
- 《找春天》教学设计及建议
- 《找春天》课外延伸 春的赞歌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我有两个月亮》
- 《找春天》读书笔记
- 《找春天》教学建议
- 《找春天》课堂重点:背景描述 春的序曲
- 《找春天》教材简说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案讲义1
- 《找春天》课堂重点:文章问题分析
- 《找春天》扩展练习
- 《找春天》课堂重点:拓展交流,强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