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8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
1,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2,掌握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方法,较快地理解登月的全过程.
3,把握本文语言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 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较快地理解登月的全过程.
2. 启发想象,使学生敢于幻想、敢于探索宇宙秘密,深刻理解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整体感知---激趣启思---拓展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创设情境,以嫦娥奔月的故事为引子展开想象,以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及其续集导入 文章内容的学习.(见课件)
(二)检查预习:
读一读的字词的音义.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将登月的全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解说.(发挥想象,只要能按时间顺序画出即可,语言要简练.)
(四)激趣启思:
1、根据文章思路,理解登月过程各环节的内容,启发想象:
提示: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第二部分:细述登月全过程。
(1) 准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见课件) 体会三位宇航员此时的心情。
(2)升空:演示课件,观看升空的过程。读文章第8段,想象此时空中的美景。
(3)登月:想象并叙述“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的情景,体会宇航员的心情;说说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4)返航,演示图片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体会阿姆斯特的话:“这一小步┈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含义。
2、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拓展:
1, 小结: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一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2,课外拓展:人类不止一次登上月球,请查找相关资料,做成知识卡片。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
- 看猴子
- 校园秋色
- 我家的老母鸡
- 美丽的夜空
- 美丽的秋天
- 老虎的苦恼
- 秋雨
- 青蛙的儿歌
- 美丽的秋天
- 淘气的小花狗
- 谢谢你孟婷
- 我的国庆节
- 参观动物园
- 活动课上
- 对三维动画技术与三维虚拟技术探析
- 对我国钢琴作品创作手法特征探析
- 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若干思考
- 中国
- 巧用沟通艺术激励学生成才
- 预期违约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的适用(1)论文
- 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习“三个代表”
- 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 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规律”认识的深化
- 对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本质论
-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探析
- 体验餐具设计影响因素研究
- 《静夜思》教学建议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说课设计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6
- 《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7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阳光》教学建议
- 《小小的船》说课设计2
- 《小小的船》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