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
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
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
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二、理解古诗意思
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学生活动:学生们做好指读姿势,配上音乐全班齐读诗歌。
4.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诗,听着音乐,配上手上的动作,现来读读。
板书:登鹳雀楼
5.谁愿意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好指读姿势。
指名读2到3人。
三、读文后识字
过渡句: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
(字词课件)
1.文中“白日”“依山尽”变红,指名读。
2.“黄河”“入”变红,指名读、抢读。
3.“千里目”变红,小老师带读。
师:这些变红的字词,回去了,你还认识吗?
点击变红的字词,回到诗中,边点击生边读。
4.出示词卡:有些生字要搬家,跑到了我手上,你还认识吗?
(生字卡)黄、入、海、流、千、更、层、楼、
5.生字宝宝见到你们这么聪明又跑回诗里了。
看书,做好指读姿势,我们再来读诗。看看还认识他们吗?
6.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下来吗?孩子们试着自己背一背。给一定时间自背后指名背。2到3人背。
四、指导书写
1.过渡语:太阳西下的景色多美呀!诗句里的字会写就更好了。
2.学习新笔画:竖折
板书:竖折
3.看哪个字用上“竖折”了?“山”
4.观察“山”字的结构,两笔与“竖折”的关系。
带着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山”。
5.在田字格中临写“日”。
观察“日”的结构、笔顺、感知“日”的笔顺。
总结:先里头后封口或先内再外。
6.自己喜欢写哪个字就写哪个字。
五、作业
将今天学习的古诗背给家人听。
附: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找春天
- 过年了
- 吹泡泡
- 春天
- 心的畅想
- 忽然,盐不见了
- 春天
- 神奇的纸和笔
- 我当“老板”了
- 游龙塔/游记
- 小兔的蘑菇伞
- 2009年的第一场雪
- 弹玻璃蛋
- 我的压岁钱
- 春天
- “精细农业”的实践与农业科技创新
- 设施园艺工程与我国农业现代化
-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求
- 关于系统营销概念的逻辑分析及相关理论的思考
- 苗木养护管理程序
- 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程序
- 论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与方向
- 小区绿化三大误区
- 草坪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 美国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 加入WTO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浅谈医院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要点
-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园林中的借月造景
-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案
- 《穷人》说课稿
-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说课材料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 《凡卡》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设计
- 《画风》教案
- 《雷雨》教学设计
- 《有的人》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 《穷人》教案
- 《将相和》整体教案设计及评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