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30
14《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
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让我们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
”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生:我会买来农药把蚜虫打死。
生:我会捉些七星瓢虫来放在叶子上,让它们把蚜虫吃掉。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今后种葫芦光盯着葫芦是不行的。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明白了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评析: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词和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特别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具体。教师首先设计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假想种葫芦的人可能会怎么说,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其次,说前组织小组讨论,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加深的问题:“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叶子和果实关系的认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除夕之夜
- 给骆嘉平的一封信
- 假如我是……
- 母亲
- 日记三则
- 幸福的家庭
- 2030年的一天
- 国庆庆祝会
- 我珍藏的一张照片
- 雪趣
- 小水滴与大海
- 团结就是力量
- 一个有趣的发现
- “个个大——赶上她!”
- 小象的名片
- 试论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建设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考
- 试论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 浅析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能力教育的思考
- 试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
-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的道德文化建设
- 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探析
- 试论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 浅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人文化
- 关于格言在账簿书写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 试论就业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 试论艺术设计专业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 关于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学习工作任务
- 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Photoshop教学研究
- 试论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训练方法探析
-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背景知识
- 《寡人之于国也》词类活用
- 孟子名言
- 谈谈孟子的论辩艺术──《寡人之于国也》语言辨析
-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
-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难点解析
- 《寡人之于国也》多义词辨析
-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辩艺术
-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背景
-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 《寡人之于国也》中排偶句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