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5
《早》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指名读
②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工艺品
- 吸盘
- 玩具小雨伞
- 环保袋
- 日记一则
- “帅哥”变“公主”
- 塑料袋
- 我家的笨门铃
- 大风车
- 嫩姜
- 玩具小花猫
- 牛
- 菜园小记
- 小被子
- 我的小书包
- 试论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的完善
- 探析从民事处分权视角看民事再审程序
-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
- 对发表权诸问题的再认识
- 房屋租赁权性质之我见
- 商标领域合理使用之检讨与重构
-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法制问题研究
- 情势变更原则中显失公平认定研究
- 对无权处分理论的再思考-试析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为背景
- 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
- 公安机关有效执法监督模式构想
- 日本民法百年中的侵权行为法
-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二)
- “以房养老”:论一种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
-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一)
- 我给爸爸妈妈洗洗脚
-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 怎样做儿子──《三个儿子》教学谈
- 黄香孝亲
- 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三个儿子》教学实践和反思
- 《三个儿子》案例点评
- 《三个儿子》教学有感
- 谈孝敬父母
- 语文课堂情境化 学生感悟更深远──《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 论尊重老人
- 父亲没有生日
- 孩子必须有孝心──继承、发扬传统美德之一
- 《三个儿子》教学杂谈
- 《三个儿子》反思
- 美国:孝敬父母是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