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两日游
我是楼道小卫士
盛夏乘凉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外婆
快乐的太白山旅游
中国结
春天的联想
游云台山
星期六的早晨
读报
游览海博会有感
纸的自述
我的好朋友王迎迎
特殊的生日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
从电影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
从中西方文化之比较探究文化精神之去向
武学因西方文化影响而异化之具体像状剖析
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
中西方文化对建筑屋顶的演变影响
中西方文化中时尚的审丑现象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从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家庭文化
李安电影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和解
“哥特”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演变
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英文经典电影欣赏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杂谈
《〈诗经〉两首》教学实录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关雎》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