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2
《清平乐 村居》教案之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3、指名说。
4、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品味情感,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小结、作业
选择刚才你选择的画面,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乡
- 喝喜酒
- 吹泡泡
- 看错时间
- 吃西瓜
- 可爱的小草鱼
- 乌鸦喝水
- 春天的色彩
- 野草莓
- 小龙虾
- 我的家乡
- 春晓
- 吃樱桃
- 知错就改
- 婚礼
- 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规避
- 谈保险信息系统的作用
- 住房公积金风险应对措施
- 兼业保险代理喜不掩忧
- 人保完成股改 微笑面对上市
- 中国正考虑新的贷款损失减免税政策
- 商业医疗保险为何受青睐(小资料)
- 商业医疗保险为何不尽如人意(资料)
- 国内生育保险制度刍议
- 保险监管瞄准偿付能力
- 必须建立综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 对利益双赢的生育保险探索
- 促进基层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
- 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防范措施
- 我国医保改革顺利进行的主要经验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
- 《打电话》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梳理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意思
-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 《再见了,亲人》整体阅读感知
- 《打电话》考点练兵(一)
- 《打电话》考点练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