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9
《雾凇》说课稿之一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e
.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的老师
- 第一次办黑板报
- 有趣的实验—纸杯烧水
- 小鸟的新家
- 打雪仗
- 一堂英语课
- 门长
- 欢庆
- 一双高跟鞋
- 小花猪是个唱歌小明星
- 消灭作业怪兽
- 帽子
- 爸爸“欺负”我
-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我的爸爸
- 浅谈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社会责任
- 医疗损害赔偿分担机制初探(1)论文
- 以卫星电视接收机系统性能探索
- 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途径研究
- 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1)论文
- 论利息的法律管制(三)-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1)论文
-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 广播新闻消息类节目语言特点刍议
- 论合同制度的生态化拓展(1)论文
- 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1)论文
- 分析县级电视台记者应当如何做好采访工作
- 分析电视节目舞台“展示设计“的艺术张力
- 论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化
- 论电视媒体与当代农村现代化进程
- 村级治理中的村民代表 ——关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的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5
- 《小小竹排画中游》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4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建议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建议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2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2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
-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5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