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1
课堂上的“艺术人生”——感受特级教师于永正
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自身的教学以诸多启示。
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讲授<全神贯注)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就我的视角、我的体会试着走近于老师,走进他那精彩课堂……
一、尊重赢得尊重
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对自身的肯定。所以说,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学生们都打心里喜欢于老师,喜欢他的课,喜欢他独特的教学方式。这种“尊重”也使得于永正老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尊重”的长者。
二、幽默的语言——课堂的“佐料”
如果将一堂语文课比作一碗方便面,那么幽默的语言就如方便面的“佐料”,给整堂语文课加入了无穷的滋味。
我们不妨从一个课堂片段中来领略于老师作为“幽默语言大师”的魅力。
《狐假虎威》片断:
师:是的。“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
生:拉嗓子。(笑声)
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
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朗读第二节)
于老师的“课堂幽默”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一点点地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从于老师身上感染到的幽默气质。
三、讲台——另一种“舞台”
于老师将“三尺讲台”变成“舞台”,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演化为一种“表演”,使老师和学生扮演课堂特定剧本中的演员,从而在表演中获取更直接、更深刻的知识。
《草》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赞美了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学过课文之后,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经典的检查环节。用戏剧语言形容的话,即第一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妈妈”,主要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第二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哥哥”,以“哥哥”记错作者为“李白”,来检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第三幕最有趣,“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奶奶”,并事先提醒学生”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由这样的奶奶提出“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呢?”和“一岁一窟窿”的误解,从而检查学生对诗歌诗句和主题的理解。并在最后以“奶奶像你这么大时候,哪有钱上学呀”的感慨形成今昔对比。
四、粉笔——描绘五彩课堂”
有人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于老师不仅有演员的素养、诗人的气质,还具有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如在教学<壁虎)和<翠鸟)时,根据书中的描述一步一步用粉笔勾勒壁虎和翠鸟的外形,这就比指着挂图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更形象,也比多媒体来得亲切,因为学生感受到的是于老师的整个创作过程,而且这种过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活生生的。
传统的语文课上,学生只是“守”在位置上听老师传授知识。而在于老师的课上,却能经常置身于精心设计的戏剧表演,这样直观形象的课不仅可以让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而且还能让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更深刻、更难忘的印象。
于老师用他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教学方式向他的学生、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展示了他作为特级教师的”艺术人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踮起脚尖
- 兽首拍卖,应唤醒国人什么?
-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 路径(全国统一卷)
- 时尚,一直在看你
- 兔子要不要学游泳
- 2009年广东高考零分作文《对常识的经历与认识》
-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北京卷)
- 2009年高考山东同题作文——见证
- 这也是一种奢侈
- 老师,请听……
- 站在良知的门口
- 我离开,但留下了我的眷念
- 《踮起脚尖》
- 兔子的悲哀
- 电阻分类及其读法
- 电气工程通病及治理
- 继电器的基础知识及应用
- 电气工程质量预控
- 判断电线电缆断点的小经验
- 哈耶克的知识分工
- 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预控
- 弱电维修工试用期转正申请
- 国家与社会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引论
- 公共服务:打造“善治”政府的主要着力点
- 权力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专制
- 机电主管技术员年度述职报告
- 综合布线中常见的问题及测试
- 缠讼、信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
- 全球化时代人的历史责任
- 《手指》 趣闻故事
- 《手指》 整体阅读感知
- 《手指》 美文欣赏
- 《灯光》 教学设计B
- 《灯光》 教学设计A
- 《手指》 随堂练习训练
- 《顶碗少年》 美文欣赏
- 《手指》 教案一
- 《手指》 重点问题探究
- 《手指》 相关阅读
- 《手指》 教案二
- 《灯光》 老师语录
- 《灯光》 随堂练习提高篇
- 《手指》 作者简介
- 《顶碗少年》教案讲义 讲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