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小鹰学飞》教案之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已经”说一句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放录像:鹰在高空飞翔)
师:鹰飞得多高啊!他们飞过高山,飞过平原,飞向高空,真厉害呀!今天,我们要去
看看一只小鹰是怎样跟老鹰学飞行的。
2、板书课题:小鹰学飞
指名学生读课题。
3、听课文录音。
(二)精读课文:
1、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图的内容。
(1)看动画后,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动画的内容?(
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3)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鹰老鹰
大树上面已经会飞啦不算会飞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高兴)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高兴得喊起来)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
指名试读。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还没有完全学会飞行)
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亲切、老成)
试读————指名读————评议
③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啦,老鹰说这还不算会飞。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和第一段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两段所写的内容在安排顺序上是相同的:先写小鹰学飞,再写飞到什么高度,接着写
小鹰很高兴,最后写老鹰教育小鹰。)
(高度不同,小鹰说的话不同,这次强调是“真的”会飞;因为是第二次,好多地方加了“又”字)
(板书:大山上空真的会飞啦还不算会飞)
(3)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的语气读)
各自练读,指名试读
(4)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老鹰知道有本领的应应该比这飞得更高,他希望小鹰能把飞行本领学得更好)
指名读老鹰说的话。
(5)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6)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山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是老鹰说还不算会飞。
3、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①板书(更高的地方)后问: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飞得更高了?
(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②说得对!小鹰为什么会飞得这么高呢?(鼓起劲拼命向上飞)
这说明小鹰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
③指名读小鹰说的话。(板书:总算……会飞了吧?)
问:“总算”是什么意思?
④这次小鹰说话的语气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前两次显得高兴、满足;这一次,语
气不肯定,有征求老鹰看法的意思,变得谦虚多了)
⑤轻轻读小鹰说的话,体会语气的不同。
指名读小鹰的话。评议。
⑥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这次,老鹰是怎么回答的?(学生回答后,板书:你往上看)
①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再次理解“盘旋”的意思。(学生用动作表演)
②小鹰会想些什么?
③各自练读第六自然段。
④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三)展开讨论
演示最后一幅图的内容
师:刚开始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有说是在大山的上空飞的,也有说是在更高的地方飞的,
到底谁说得对呀?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它们是在更高的地方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选班长
- 特殊的考试读后感
- 欢乐的雨中春游
- 庆祝六一
- 我们冒雨春游去
- 《第三个小板凳》读后感
- 我的妈妈
- 难忘的“教室春游”
- 回忆童年
- 特殊的春游
- 我家的菜园子
- 又能喷火又能喷水的龙
- 自我介绍
- 夸夸我们的闫老师
- 春游乐
-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
- 我对中央美术学院的潜在危机的认识
- 民主制度下的自由实践——读《苏格拉底之死》
- 权利失衡、两级社会与合作主义宪政体制
- 我们应该向百老汇学什么?
- 民事证据秘密保护的程序机制分析(1)论文
- 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 新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开拓者(1)论文
- 新自由主义学说及其政策在转型国家的失败
- 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
-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行政模式的转换
- “中”为“洋”用: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影响
- 中国NGO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 加入WTO后中国电视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对策思考
-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二
- 《小壁虎借尾巴》讲读教案设计
- 《画》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我选我》教学设计之二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二
- 《找春天》教学设计之二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之二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一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一
- 《画》说课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之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画》教学建议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