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4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复习导入:
巨人因为学会了分享,所以最后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看来他的幸福是从“学会分享”中来的。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板书:
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
(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
(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
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展翅飞翔
- 我的星期天
- 教师节诗赠陈老师
- 学会感恩
- 成长的烦恼
- 美丽,滋润着这个城市
- 叶
- 飞舞吧,花蝴蝶
- 咸咸的是泪
- 稻之仲夏
- 天下第一情
- 我的初中
-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 枫叶~~碎
- 消失的感情
- 为中华武术扬名的一生
- 南极240年 从探险、科考到旅游乐园
- 玉田净觉寺建筑结构详述
- 建立名医档案 树立医院形象
- 与寒冷相比,战争简直是儿戏
- 去掉了“主义”的资本
- 晋察冀画报社创建始末
-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 二战中的“天气门”
- 杨六郎与地道战
- 用新理念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
- 嘉庆遇刺之谜
- 飓风参战 忽必烈两次栽在日本海
- 历史“填空”与记忆“补缀”
- 突出患者意见医德档案管理须引入患者评价机制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四
- 《十二月歌》同步练习
- 《石榴笑了》课文
-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之一
-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之一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三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二
- 《静夜思》课堂设计之一
- 《浪花》课堂实录
- 《石榴笑了》同步练习
- 《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十二月歌》课文
- 《浪花》说课设计
- 《石榴笑了》课堂实录
- 《石榴笑了》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