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8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也许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更能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乌龟
- 家庭一二事
- 我做得对吗
- 超市见闻
- 挫折
- 一个故事给我带来的启示
- 摔跤的滋味
- 意外
- 家庭风波
- 家
- 来我家的一位客人
- 好险呀
- 挖笋
- 春节的“后遗症”
- 鼓励是火
- 试论一年级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 试论在语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双基”训拣
- 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1)论文
-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使用行为(1)论文
- 谈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法律制度的完善(1)论文
- 关于英国新世纪成人基础教育运动“生活技能”计划评述
-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
- 谈当前环境下的贸易与劳工问题(1)论文
- 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1)论文
-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1)
- 环境公民诉讼制度宽松起诉资格初探(1)论文
- WTO中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研究(1)论文
- 关于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中的体会
- 探析我国期货市场法律制度建设(1)论文
- 探析建立票据做市商制度的法律环境(1)论文
- 动物的尾巴是多余的吗?
- 小游戏
- 朗读指导
- 阳光·孩子·课堂──《影子》教学案例与评析
-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随笔
- 玩中学 学中玩──《影子》教学案例
- 《影子》词语造句
- 《影子》近义词反义词
- 使用一年级新课标教学体会
- 教学《影子》有感
- 《影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 《影子》教学设计
- 《影子》词语解释
- 地球的运动
- 课堂·生活──《影子》教学案例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