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土地的誓言》导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导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0

《土地的誓言》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 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⑵ 树立学好本领将来报答故乡养育之恩的决心。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理解课文丰富深沉的语义。

⑵ 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3、过程与态度目标:

⑴ 按感悟、联想、思考的步骤学习课文。

⑵ 重视品味、学习和借鉴作者的语言技巧。

【导学思路】

由于学生均没有课文中所写的那种故土沦丧,四处流浪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在导学过程中首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起联想,唤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创造必要的条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映东北沦陷时期百姓逃难时的电影片断及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境。

2、导师解说:194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全面开始了侵华战争。由于当时的蒋介石奉行对日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未遇一枪抵抗就占领了东三省。无数百姓为免遭日军的蹂躏而逃离家园,东北辽阔美丽的江山沃土尽陷日军铁蹄之下。本文作者正是怀着痛失家园,渴念故土的强烈感情写下了这篇激情澎湃、感人肺腑的文章。

二、整体感悟

1、在导师指导下,给课文第一部分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注上拼音,并给课文标出节奏和重音,以方便朗诵。

2、导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3、学生按所提示的方法对课文第二部分词语的读音、词义、节奏、重音等进行标注,并练习朗读。

4、全体同学配乐朗读课文,感悟和体会作者对故乡的一片赤子之情。

5、请几位同学说说离别故乡和亲人的情景与感受。师生一起朗诵江淹《别赋》片断和毛泽东《到韶山》、《挥手从兹去》等描写离别的诗词,进一步丰富和加深对离别之情的感悟,找到感悟理解课文的最佳结合点。

三、学习探究

1、 课文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

⑴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自主阅读思考,并在课堂笔记上记下自己的感悟。

⑵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明确:

课文第一部分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无限怀念之情。作者运用了呼告、排比、比喻等手法,讴歌了故乡的美丽和丰饶,抒发了深沉热烈的赤子之情。

2、指导学生按上述方法探讨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与写法,明确:

课文第二部分表达作者要报效故土,为她的解放战斗到底的坚强决心。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相同,都是在直接抒情中穿插进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从而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运用呼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拓展阅读

阅读孙犁的《老家》一文,完成练习:

老家

孙 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新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12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了,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果树成行。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寒暄 解嘲 萦绕 桑梓 情节

2、解释“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的含义。

3、作者说“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为什么?

4、文章末尾“但是,新的正起突起,旧的终归消失”是什么意思?

五、仿写训练

由仿写到独创是学习作文的必由之路。仿得多了,也就“熟”了,“熟”了也就“巧”了。“仿”不是照抄,而是仿照着样子学习写作。一是仿内容的创意,二是仿结构的技巧,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要求:认真阅读和揣摩课文第一部分“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和第二部分“在故乡的土地上,……留着我的手印”这两段文字,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进行仿写练习。写完后在小组内传阅、交流、评点、修改,再选优在全班交流,课后将优秀仿写习作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内的“语文学习园地”内供同学欣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生因奋斗而奋斗!
温暖何解
Ocean
死亡意味着什么
游公传
友谊
捕捉身边的“青鸟”
我爱纯洁的雪
我的母亲,我爱您
梦的夜晚
杏花开在了冬天
假如我是世间万物
校园秋景
纪念碑
放寒假
论我国实习生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
食品安全犯罪的惩防机制
毒品犯罪中代购毒品行为的司法认定
国有企业竞业禁止制度下“一家两制”法律问题研究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现存问题与改革建议
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发包方同意
住宅小区停车位的权属争议及解决机制
夜市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及救济模式浅析
对我国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的探讨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行政诉讼法》修改中的变革观运用
侵权构成之因果关系实例分析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制度构建与完善
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性研究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二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之二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一
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难忘的一课》教学设想
《有的人》教学设计之一
积累 感悟 激情 迁移——《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一
《世纪宝鼎》两种教学思路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之一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三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法建议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之一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之一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二
《一夜的工作》之想做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