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0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在课前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一个课时完成(可能需要60分钟)。
2、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充分展示直观、形象、高效学习的特点。
3、本课采用教学三步法:
创设情境知识积累和探究写作拓展。这三步,每一步不可忽缺,前两步是积累,后一步是运用。第一步,创设情境。从“黄河的历史”导入,引到“黄河的文化”层面上来,通过检查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再把学生带到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情境:展望“黄河的未来”。第二步,知识积累和探究。采用网络平台互动比赛的形式,以达到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目的。第三步,写作拓展。采用网络平台互动写作的形式,以“黄河的未来”为话题,设定情境,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最大限度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导入新课,初步体会“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导入语: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黄河的现状的巡礼,来捡拾沉淀的黄河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检查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并播放几组动画:第一篇章溯源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历史。第二篇章奔腾篇: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的文化。第三篇章忧患篇:拯救母亲河──黄河的未来。(创造一种学生求知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探究:
(采用网络平台互动交流、比赛的形式,测评同学们对有关黄河的了解程度,包括对黄河的历史、黄河的文化、黄河的未来的认知和展望 )
说明:对以下问题,同学们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地带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⑴ 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带“黄河”的词语(包括一般成语、俗语、谚语)十个。
(请参阅国风网络平台资料系统“景·自然天象·河”词语类)
⑵ 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有关带“黄河”字词的诗句。
(请参阅国风网络平台资料系统“景·自然天象·河”诗句类)
⑶ 谁能唱一首或几句关于“黄河”的歌?
参考答案:《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黄水谣》《黄河船夫曲》《黄河怨》《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等。
⑷ 你能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三个即可)
参考答案:① 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下川遗址。② 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③ 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⑸ 你知道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吗?(至少说出三个。)
参考答案: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东汉定都洛阳、魏晋均定都洛阳、隋唐均定都长安、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⑹ 你能说出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的名称吗?(三个名称即可,但要说一个具体的故事。)
参考答案:大禹治水的传说、黄帝的传说、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郑国渠的故事等。
⑺ 你知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参考答案:毛泽东在撤退延安时说的。
⑻ 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三个来吗?
参考答案:牧野之战、崤山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
⑼ 你知道黄河干流有多长、流域面积有多大吗?
参考答案:全长5464公里,面积79.6万平方公里,流经九个省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⑽ 有人说:黄种人就因为黄河而得名。你说对吗?
此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⑾ 你知道黄河容易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使下游河床逐渐抬高,甚至高于农田、乡村、城市,一有大水,必然泛滥成灾。
⑿ 你知道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吗?
参考答案:是人类对水资源的用量超过其自然的限度,及人类的需求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剧烈的反映。
⒀ 你最想对黄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不求一律。
⒁ 你为黄河最愿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案不求一律。
⒂ 请你为改造黄河献一计。
答案不求一律。
3、写作拓展(采用网络平台互动写作的形式,以“黄河”为话题,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中心话题:面对黄河的过去和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写一段文字(可以抒情和描写,也可以记叙和议论。)话题是:“我心中的黄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喜欢写诗歌的也可以。
说明:同学们在国风网络平台互动地带“文章推荐”中发表。(先在屏幕上展示几个片段并作简评)
4、教学反思
老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既可以当堂以小结的形式进行反思,也可以课后专门总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星星
- 雪娃娃
- 窗上的冰花
- 浓雾
- 美丽的漳州
- 雨
- 雷雨
- 我家的小黑狗
- 找秋天
- 美丽的兰陵桥
- 扫雪
- 秋天来了
- 我的家乡
- 春游
- 秋姑娘来了
-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诗学特征
-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 论“像市民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
- 论析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
- 关于儿童本位观的确立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发生
- 关于解读曹操文学创作的人才观
- 浅谈禅宗文化的,陛别倾向对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
- 论析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林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 论关于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身体主体意识
- 大众文学创作主体论
- 浅谈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问题
- 浅论戴望舒前后期诗作诗风之变异
- 谈寂寞清苦的文学苦旅
- 论析“五四”时期冰心作品的“说教气”
- 浅谈当前农村题材文学创作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感悟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中心
- “讲故事”引起的思考──《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句子分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词语解释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题解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综合性学习
- 小草说:“……”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结构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本链接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近义词反义词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积累
- 课堂教学目标如何达成?──《燕子专列》教学带来的思考
- 阅读树木、倾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