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4
《雨的诉说》写作导航
雨的诉说
──怎样写景、状物、抒情
同学们:对于我们,雨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雨的诉说,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这种诗意从何而来?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读一读课本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状雨景,抒雨情。那么,又该怎样来写景、状物、抒情呢?
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如本单元的《雨说》;同样秋瑾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出煞人”这里的“秋风秋雨”实际上象征了当时风雨如晦的社会环境,所以才“愁煞人”。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听雨》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的思考。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怎样来用好运用这两种方法呢?前者的关键是以物传情,描写景物时应抓住景物的特征,带上你的心中情,写出你的眼中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要在字里行间能加上自己的感觉,并在语言形式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这些感觉写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与其说“春雨又多、又细、又密”,不如像朱自清先生那样说“像花针、像细丝、像牛毛”;与其说“春雨把我淋湿了”,不如像下面罗兰文章中写的那样:“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后者的关键就是观物思理,如何做到这一点?学会思辨,并对这种思辨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例如:张晓风在观察“立在城市飞扬的尘土里德行道树身上”思考联想到了奉献精神;宗璞在“紫藤萝瀑布”前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借对花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辨;又如下面的小作者,在春雨的韧劲这一特点中,进行思考,联想到了自己在小小的挫折面前应不气馁,文章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中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众说纷纭话金钱
- 读书的乐趣
- 钱眼看人
- 读书的乐趣
- 一角钱
- 知识改变命运
- 画
- 我的金钱观
- 我看张爱玲
- 座位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 知识与金钱
- 一千个读书的理由
- 珍惜所拥有的生活
- 书的另类比喻说法
- 以“反规划”理念设计城市生态基础建设
- 园林施工自然式植物配置五项原则与十八字要领
- 景观草坪点缀草花的选择
- 小区景观设计的未来
-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 浅议城市广场照明设计
- 高速公路绿化草皮品种的选择
- 住宅区景观水体水质处理实例
-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探讨
- 国内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 国外城市群交通圈层比较研究
- 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分秒同步
- 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 该消失的街区—昆明城市核心区街道与建筑空间关系解析
- 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宝轮寺塔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小英雄雨来》课外阅读训练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 《夜莺的歌声》训练素材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
- 《小英雄雨来》作者及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