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6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迷藏
- 去秋游的一天
- 遗憾
- 我的小弟弟
- 事在人为
- 快乐的校园生活
- 喷泉
- 骄傲的小白兔
- 好吃的西红柿
- 国庆游记
- 我们的校运会
- 学咏春拳
- 我们都是“家用电器”
- 蜜蜂飞进了教室
- 第一次洗书包
- 论海上保险合同中的告知义务 _经济法论文(1)
- 普通程序简易化与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得失_经济法论文(1)
- 广州市老城区物业管理对策研究_经济法论文(1)
- 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再探_经济法论文(1)
- 警惕商家的“最终解释权”_经济法论文(1)
- 试论渎职犯罪的预防_经济法论文(1)
- 论行贿罪的独立性_经济法论文(1)
- 试论经济分析法学的应用_经济法论文(1)
- NPL交易的法律问题_经济法论文(1)
- 试论预约的价值和效力_经济法论文(1)
- 记名提单物权属性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 _经济法论文(1)
- 入世后贪污贿赂犯罪趋势及遏制对策_经济法论文(1)
- 浅议斡旋受贿若干问题_经济法论文(1)
- 浅析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的丧失 _经济法论文(1)
- 贿赂犯罪的证据规则及运用_经济法论文(1)
- 《美丽的小路》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四
- 《两只鸟蛋》片断赏析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四
- 《美丽的小路》片断赏析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之三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五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四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三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二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三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二
- 《棉鞋里的阳光》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三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