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7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篇儿歌形式的词文,图文并茂。图上画的是江南美丽、富饶的风光,一只竹排在清清的河水中行驶,小男孩撑着竹排顺流而下。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河的两岸有绿油油的稻田和浓密的树木。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得密切。全文共有3句话。第一句话主要写小竹排顺水往前行,鱼儿在清清的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枝头唱歌的情景;第二句话说的是河两岸树木茂密,禾苗茁壮;第三句话中的“江南”盛产鱼虾、稻米等,物产非常丰富。坐在小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江南美丽的风景,真好像是在画中游览一样。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江南人们的高兴心情。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儿
诵读。
2、本课要学会3个生字,要求会认12个字,注意读准:“顺、流、唱、密、南”的音。学习3个新偏旁“艹、山、木”认识2种新笔画“丶丿”。
3、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主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将字写好,写美。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丶”“”两个笔画和“木、山、艹”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记生字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充分感受江南的美丽,受到美的教育。
【课前准备】
flash动画课件,学生两人一份放有生字卡片的信封。
【设计理念及总体思路】
运用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所包含的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
1、悟江南──让学生说说除了书上写的,
图中画的,江南还有什么,分别是怎么样的;
2、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添上美丽的一笔;
3、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儿歌,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播放儿歌,(歌词为本节课课文内容)说说你听到哪些景物和动物?根据学生回答将相应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儿歌和语言创设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为后面通过语言感受江南的美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小朋友听得可真仔细,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相:学生观看〈江南风光〉静态课件,教师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运用课件丰富学生对江南风光的感性认识。
看了课件,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
小朋友说得可真棒!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特地写了一首儿歌,请你用上自已的聪明才智读读这首儿歌吧!
三、学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1、分组依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不会的向别人请教。学习生字词时,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说一说: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它还有哪些小朋友?
3、考一考:(学生拿着字卡,你考我,我考你,)生生互检。
4、玩一玩:读完生字词后,充分利课文中的那幅图,让孩子们玩词贴画的游戏,把黑板左边的词语贴到画上合适的位置。如:“禾苗”帖在图中画禾苗的地方。多种形式认读词语,熟记词语。
设计意图:在贴画的过程中,既巩固“两岸、顺水流……”等词语的识记,又通过图形象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比如理解“顺水流”,学生摆的时候,老师让他把这个意思演示出来。很直观,很形象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5、指三名学生分句读课文,随机正音。(注意“儿”字在生字教学时念“ér”,在文中念轻声;“油”字的变调。
6、用各种形式练读课文。(如师生对读,生生对读,评比朗读之星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得愿望,使得朗读效果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为低年级学生语言的积累奠定基础。
四、播放儿歌,哼唱儿歌
(歌词为本课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写日记
- 净化校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童年趣事
- 停电之后
- 别样婆媳
- 毕业班,忙忙忙
- 假如我会克隆
- 日子
-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 到公园里找春天
- 读《高贵的施舍》有感
- 快乐的周末
- 大浪和小水珠(续写版)
- 今天早上
- 黄瓜
-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 端午粽香 食之有道
- 端午粽飘香
- 中秋穿越,今夕是何年?
-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 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新貌
- 大班端午游戏:网中乐
- 浅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
- 利用历史教学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 抬龙王过洮河:源自江南的洮河端午民俗
- 端午的芳香
- 《少年闰土》导读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二)
-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三)
- 《索溪峪的“野”》教后感
- 《小壁虎借尾巴》讲读教案设计(一)
- 《秦兵马俑》
- 《草原》教案设计(二)
- 《只有一个地球》
- 《詹天佑》教学片断
- 《詹天佑》第二课时电教设计和评点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教时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索溪峪的“野”》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