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孩子与战争

孩子与战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1-03-11

孩子与战争

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创作

这首通过儿童视角描写海湾战争的小诗被选人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四年级下册,我感到有些意外和惊喜。下面,我简单谈谈创作动机和过程。

首先给予我写作冲动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巴格达的孩子们和以色列的小学生惊恐的眼神让我心悸,他们甚至戴着防毒面具上课后来是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再后来是美国占领伊拉克时的电视画面一个头缠绷带的小男孩无助的眼神,大滴的眼泪,还有撕心裂肺的哭声。

我还想起几年前出访黎巴嫩时的情景:2000年10月,我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出访阿拉伯国家,先到约旦,后到叙利亚,最后访问黎巴嫩。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可是由于几十年的内战,这座城市的战争痕迹十分明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上弹痕累累,有的勉强住人,有的已成废墟,汽车路过时看到的这一幕幕,我心里总有些堵得慌。尽管自己是军人出生,而且是野战军的炮兵军官,可是看到一幢幢烧得黑乎乎的楼房,看到仿佛大张着嘴无声抗议的门洞,让我这位从和平国度远道而来的客人十分震撼,觉得美丽的贝鲁特承载着太多苦难。

战争是每一次和平的间歇,和平也是每一次战争的间歇。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可是,战争让孩子怎么办?在突如其来的战争面前,政客可以纵横裨阖,滔滔不绝;军事专家们可以指点江山,卖弄学识商人们可以囤积物资,大发横财。可是谁想到过孩子的感觉?战争对于孩子而言,基本上相当于一场可怕的噩梦。

战争、死亡、仇恨,直到恐怖主义、人体炸弹、绑架和滥杀无辜,这一切构成了当今世界新闻媒体的重要话题。这一切都不是孩子所需要的,而是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诅咒战争,诅咒一切发动战争的狂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童年只有一次,谁剥夺了人的生命和童年的快乐,谁就该下地狱。

这首小诗想表达的主题思想大略如此。从写作技巧上而言,我运用了联想、比喻和排比的艺术手法,借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让一个中国孩子出面提出问题,选择了四个典型场景,即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和绿茵茵的草地,分别作为诗思的驰骋地。这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海湾国家独有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大海与沙漠示在这样辽阔的背景上,把本应该正常出场的“演员”换成反常出现的“角色”,譬如正常的海鸥变成反常的战舰和水雷,正常的晰蝎和甲虫变成反常的坦克和大炮,在这种角色转换中,既突出了孩子的困惑,又展示了对战争的无奈与无助。

在全诗的最后一段,有一个思想的升华,“我”变成“我们”,个体变成集体,个人的疑问变成大声的呼吁,虽然口气还属于孩子,但显然加大了力度。这是远离战火处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向成人世界的呐喊,也是作者本人的创作主旨最后的体现:有一张不被导弹气浪掀翻的课桌,有一间不被炸弹弹片击穿的教室这是一个孩子最起码的求知要求,在平实中完成了诗的诉求:“和平高于一切!”同时让中国的孩子们在同情和怜悯中倍加珍惜眼前的现实,能在鲜花中读书和享受快乐的春光,能在绿茵场上踢一场足球,是多么的幸运和来之不易!

作者简介: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先后出版过《鹅鹅鹅》等10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两部评论集,《波斯猫》、《醉界》、《人生趣谈》等20部散文随笔。作品曾获全国第一、第三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冰心文学奖等奖项。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作联络部主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主持人语

“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是很多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不过,这首诗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可谓“以小见大”。通过孩子的眼睛去看,通过孩子的心去控诉,通过孩子的嘴去呼吁,让整首诗在稚嫩的追问中愈显沉痛,在强烈化。的对比中愈显激越。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不能只让学生读读就了事。面对觉得要在“读”上多指导学生,让中年级后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情导学生追寻作者的诗思,例如诗一、通过一些补充的资料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如阅读本单元的“阅读链接”和“宽带网”),切实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二、朗读时注意整首诗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变化。诗歌前三。节是不解与追间,语气可以稍缓,最后一节是呼吁,声调应该有变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读读就了事。面对中年级后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追寻作者的诗思,例如:是人为什么要选取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四个典型性的场景?前三节中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请你来呼吁,你能否对诗的最后一段补充新的内容?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作者的自述中已经有所说明。

另外。教学本课时要联系到整个专题来考虑,尽量避免“单打一”。本专题之所以定为“战争与孩子”而不是常用的“战争与和平”,一方面是为了与学生的心理更吻合,更重要的还因为,孩子是战争中的最大牺牲品,是最无辜的人,而孩子又是人类的未来,制造战争的人实际上也是抹杀了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本诗实际上升华出了整个单元的主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受中国的节日
分别
一束鲜花一份情
二十年后的我
祖国,您是我的骄傲
梦中的水之声
采访记
欢乐中国年
我对的认识
我们北京小学的未来
忘不了啊激烈的你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过年
“绝版”精灵—李宇春
试析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试论美国文理学院的特点及启示
试析独立学院就业问题及对策
试析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探究
浅析协同学习平台中共享资源的构建
试析孔子的理想人格与西方理想人格的比较
试析警察教育法学学科构建
试析地方性理工院校法学特色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
试析《关于高等教育教学人员地位的建议》
试论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简析高校设备维修经费预算
试析张伯苓“土货化”办学方针的实践及其启示
试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析我国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试析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
设疑质问和表情朗读的有机融合──《小石潭记》教学琐谈
《小石潭记》教学:用图片辅助学习
范仲淹和滕子京
《岳阳楼记》探美
范仲淹为何不记岳阳楼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浅谈《岳阳楼记》中景物描写的隐晦内涵
《小石潭记》教学有感
修楼求记,夺天下楼阁之首的岳州知州滕子京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记》之“古仁人”探讨
四言骈句
《岳阳楼记》有关资料
岳阳楼记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赞美词
倾吐抱负 自宽胸怀──也谈《岳阳楼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