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17
江苏常州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家乡的个性
暑假里,一位远房的表哥来我家玩。到了东浦,他十分惊讶,一个小镇,竟是如此的精致。他留恋于镇前广场的温馨可人,赞叹着明珠园的卓越不凡,徜徉在镜湖的湖光山色中,是那么得陶醉!我有点不知所措,他眼中的美景就是我的家乡吗?我生于斯,长于斯,为什么我没有他的那种感觉呢?是因为爱已太久,一切归于平淡呢?还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更或许是因为我对家乡太熟悉,熟悉得有点冷漠了,对美视而不见了。
表哥走后,我回过神来,认真地、仔仔细细地去打量我的家乡。用我的眼睛、我的身、我的心去感受,去体会:
早晨,晨练的人们从你眼前跑过,那是家乡的健康之美;上学后,走进热诚学校。你看,青砖灰瓦,是徐锡麟忧国忧民之处。绿树红墙,是许钦文割舍不断的乡土思恋,那是家乡的人文之美;走在路上,行色匆匆的商旅,机器轰鸣的喧闹,那是家乡的活力之美;偶尔走过三两成群的学生,灿烂面容,欢声笑语,那是家乡的未来之美……
渐渐的,我感到这一切的一切,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先锋——共产党人的努力。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智慧,让老镇不仅仅拥有青石板的古朴,而且还拥有了前卫的建筑和新时代的精神。小康不再是梦想,和谐更是东浦人合奏出的最强音。
现在我才知道,我爱家乡!每一个角落,每一屡空气,都是家乡醉人处。
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因为我努力,所以我美丽。今天,我拥有美丽的家乡;明天,家乡将会因为拥有我而更美丽!
点评:
常州市语文中考试卷从内容上一向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对新课程教育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的考察,今年依然如此。从场考试中刚刚走出的考生也都有此感受:卷面上的题目都是常见题型,但题目很活。
湖塘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老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他介绍说,常州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向来注重考生的语言积累,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语文学科基础性、人文型、生活化特点,同时也体现了灵活性、情景性、综合性、开放性特色,这些特点今年也依然如此,而最后一项作文题更是得以充分表现。
他分析说,今年中考作文题,依旧是命题作文——《班级的个性》、《家乡的个性》,二者选一进行除诗歌、戏剧体裁以外的写作,字数也是600字以上的常规要求。如此题型,同学们拿到手都能写,但都不一定会写,不一定能写得出彩。相比之下,“班级的个性”可能会有更多考生选择,因为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相对比较容易,而写“家乡的个性”,考生则会写家乡的景或者有着家乡个性化的事、物。
对于这个题目,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并不鲜见,只是平时的写作都是从“热爱”的角度去写“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乡”,没有强调从个人视角去写出个人的独到见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去联系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胡老师表示,这同样也给老师一个教学导向,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来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才能写出有见识、有积累、有真实感情的好文章。
注重联系生活,胡老师对于“家乡的个性”给出了他的独到构思——《一封写给世博会的信》,以身边有着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事物为原型,将生活与时事相结合,以独特视角介绍家乡的特质,就能起到构思独到、立意新颖的目的,从而写出一篇富有个性的作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芭比
- 我的考试
- 妈妈,你快回来吧
- 美丽的风景
- 读“学问”的故事
- 春天来了
- 我喜欢下棋
- 快乐的一天
- 家乡的哈密瓜
- 保护“田园卫士”
- 我的爸爸
- 我的妈妈
- 我帮妈妈做件事
- 致苍蝇的一封信
- 海边玩儿
- 2009入党申请书样本
- 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入党申请书
- 实用入党申请书实用范文参考
- 2009年三月份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部队军人的入党申请书
- 09年预备党员转正入党申请书
- 3月份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文
- 09年最新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套用模板
- 入党申请书: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 2009年3月份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通用版
- 2009一篇优秀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 最新入党申请书实用范文参考
- 09年3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趋势与建议
- 分析《电佣夜宴》片尾音乐的艺术特色
- 论民族音乐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 中国传统乐器:筝——关于筝定弦的调查报告
- 谈巧用音乐实现《文化生活》课堂德育目标
- 音乐与诗性交融的艺术世界
- 论民族音乐史上的发展
- 谈古希腊与中世纪的音乐美学思想
- 从音乐的角度看“梦”
-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 关于音乐对少数民族的保护政策以及传承
- 城市换乘枢纽交通组织方法探讨
- 浅析莫扎特的音乐——《加冕弥撒》
- 流行音乐歌迷传播渠道接触模式探
- 开创现代古筝演奏法先河
- 《找春天》教学随笔
- 《找春天》教学反思
- 《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笋芽儿》说课设计
- 《笋芽儿》字词
- 《找春天》教学杂谈
- 《笋芽儿》词语积累和词义辩析
- 《笋芽儿》教学设计3
- 《笋芽儿》教学设计1
- 《笋芽儿》教学建议
- 《笋芽儿》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笋芽儿》教学设计2
- 《找春天》教学设计18
- 《找春天》教学反思
- 《笋芽儿》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