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2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精品源自地理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加深,市场经济制度的建构不仅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改变着传统的文化结构和文化模式,社会整体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持续转型之中,人们的社会观念、社会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文化的物化与精神的失落。可以说在当今时代,技术宰制了艺术,逻辑压抑着诗意,资本剥夺了道德,因此如何为心灵的救赎寻求出路是每个现代人不可回避的问题。而音乐艺术在当今注重物质实利、忽略精神追求的时代,担当着构筑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历史责任。

一、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失落

人作为万物之灵,是灵与肉的统一体。作为肉体,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养料,因此物质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但人之为人更重要的是作为有着自我意识的精神,正是自我意识使人的本质落在自由之上,从而超越了所有的动物,使人拥有了意义的世界,文化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物质世界,一是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维持生存的基础,精神世界使人的文化生命焕发出意义,真正得到安顿,它是人的文化生命的“家”。尽管在本质意义上人是精神的存在物,只有精神世界才能够使人真正安身立命,但是在现代商业社会,对金钱、财富的占有成为社会价值最现实、最有力的指向,精神世界丰富的意义被金钱至上的火炉所炙烤、蒸发,只剩下拜金主义在盛行,自由的精神被系于物质之上,人的生活必须臣服于物,这便是精神的失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智至上、情感压抑

健康的人在精神结构上应该是知、情、意和谐统一的,然而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社会交往日益复杂,社会发展依赖科技,因此,无论是交易购物、人际交往,还是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理智的分析、推断,逻辑和算计占据绝对的优势,整个社会在生活风格上体现出理智对情感的胜利,情感萎缩成为这个时代的心理痼疾。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现代人用以对付世界,用以调整其内在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关系的精神功能大部分可称作为算计功能。这些功能的认知理念是把世界设想成一个巨大的算术问题,把发生的事件和事物质的规定性当成一个数字系统。”[1]444这种心理特点与古代易于冲动的、不顾一切的、更受情绪影响的性格针锋相对,货币经济迫使我们在日常事务处理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数学计算,生活里充斥着这种对质的价值进行评估、盘算、算计,并把它们简化成量的价值的行为。

(二)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进入现代商业社会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再到虚无缥缈的宗教里去寻找精神寄托,也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上帝和圣人被金钱所取代,货币拜物教占有了人们的心灵,发财、暴富成为社会大众最真实的期待。拥有多少钱就能占有多少物品,人们自然是希望钱却多越好,只要能挣到钱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习以为常、假冒伪劣屡见不鲜,不仅是普通的日用品,甚至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食品和药品也难以让人放心。不仅商家如此,一些公务人员也培养出商人心态,贪污渎职、权钱交易,置公共职责于不顾;甚至一向受人尊敬的职业也在向金钱看齐,医生不顾病情过度检查、过度开药,教师课外收费办班,学术研究抄袭造假等等。总之,商业社会里金钱驱赶了信仰,腐蚀了道德,一些人不仅敢于突破道德底线,甚至不惜触犯法律。在金钱主宰的社会,人们看待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金钱的眼光。除了用货币来衡量事物的价值,人们似乎已经感知不到事物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观阻断了或钝化了人对事物物性的特别的细微的感知;不仅如此,人们进而用货币来衡量人的价值,穷人总是受到鄙视,富人不花一分钱也会吸引人们羡慕甚至尊敬的眼光。实际上,说某人穷鬼一个还是身价过亿都不啻是对人的个性、尊严的践踏与漠视。

(三)注重感官享受、忽略审美追求

市场经济下,只有持续的消费才能维持经济机器的运转,全社会形成一种消费文化。复杂多样、千奇百怪的各种商品包围着每一个人,诱惑着人们的感官和虚荣心,人们总在考虑还有哪些东西自己没有,只贪图对物品的享受,社会彻底进入了马克思所说的“物的依赖”的时代。在这种生活态度下,人们以现实的、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把世界只是当作实际需要的对象,其丰富意义被片面化、表面化的世俗价值所遮蔽,以为这种片面化的世界就是世界的全部意义。在“货币拜物教”的统治下,人生活在功利、现实的精神状态下,其精神世界也随之荒芜,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很难得以实现。因为只有超越现实的生存方式,才谈得上自由,而这种自由在审美活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总之,情感萎缩、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扭曲、贪图物质享受,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精神失落的表现,它不仅导致人性结构的不平衡、不和谐,还使得人的精神世界日益贫乏,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价值。因此,如何拯救精神世界,为心灵救赎寻求出路是每个现代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超越当下的表面化生存方式,才能安顿人的文化生命,而审美活动是我们进入超越的基本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摆脱了现实需要和现实观念,以自由的身份和自由的理想来体验世界,因而能够进入超越个体自身的意义世界。

二、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哲学、宗教和艺术是人类超越现实的三种基本精神活动,在现代社会,哲学和宗教日渐淡出大众的视野,艺术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一直感染着人们,尤其是音乐艺术特别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实际上,中西方早期的大思想家关于音乐对人的心理影响和精神塑造作用都有论述。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就是把“乐”看作造就一个完善的人的最终环节;荀子在《乐论》中也谈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2]279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3]298。亚里士多德也指出“音乐确能改变灵魂的本质,既然它具有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它来培养下一代。”[4]274总体而言,音乐对人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在现代生活中被钝化的情感

心理学家荣格说:“情感萎缩,这是现代人的一个特点。”而要治疗这种“情感萎缩”则非音乐莫属。虽然情感性是艺术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具有最直接的情感性。文学、戏剧、绘画作品中的情感是间接性地感渗透在事件的叙述、对象的描摹之中,遵循的是再现的逻辑,而音乐则是传达情感本身,至于引起情感的具体生活图景则被过滤掉了。因此,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可以直接披露人们的情绪,映射人们的心灵,音乐不是再现的艺术,而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是情感体验的最佳对应物,它善于把发展变化着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强度、力度、幅度、色彩及其变化加以单独或综合地表现出来,优美的音乐还能够滋润和抚慰人们的心灵,激烈的音乐能使人烦怨的情绪得到宣泄,使人们保持平和的心境。在音乐欣赏中,不仅能够将音乐艺术的美融入个性,引导人感悟美,还能为生活注入激情,激发人的精神力量,调节人的精神面貌,净化人的心灵。

(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长期在音乐美的熏陶感染下,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娱乐和滋养,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美是人的独特权利,是人的感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人的一个绝对尺度。因为审美最忠实于一切被理性、被社会所压抑的感性个人,忠实于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可预测的深度和无限可能性的个人。理性概括出来的本质永远无法穷尽感性现象,就像人无法用理智分析自己的情感一样。所以,审美是印证人之个体性、独特性的根本标志。而只有时时确证着自身的唯一性、神圣性和不可或缺性,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作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三)构建个人独有的精神家园,使人得以安身立命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需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来作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有了这样一个精神家园,才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左右算计、长吁短叹、蝇营狗苟,不知人之真义;也不至于在茫茫人海、滚滚洪流中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丧失个性,不知我之为我;自然最终也不至于在面对世事变幻时手足无措、怅然无着、精神流离,不知家在何处。匈牙利着名音乐家柯达伊?左尔坦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精神生活。”[5]4音乐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启迪,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和谐完美。柯达伊认为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

(四)完善人格,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音乐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人性结构包括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文化性、理性)的方面,一是生命性(动物性、感性)的方面。二者经常处于矛盾斗争的运动中,当其中某一方面长期处于受压抑、不能满足的境界的时候,整个人性结构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性便呈现出某种缺陷。只有使人的心性和外物和谐,才能使人在与自然和他人的交流与融合中体味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使人的身心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人,从而全面发展人的品格和能力,构筑人的内在和谐。

三、让音乐艺术融入生活

社会转型时期,音乐艺术要担当时代的重任必须融入生活,这种融入不只是物理的融入,更是心灵的融入。有史以来,音乐对人们而言就是即时的演奏与歌唱,而且受声音传播的局限,只能在小范围听到,所以,音乐只能是贵族们的奢侈品,很难进入大众的生活。进入现代之后,随着留声机的发明,声音存储与播放的技术得到了突破,尤其是当代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无须走进剧院、音乐厅就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音乐:无论在家里还是商场、餐厅、书店,无论在车上还是外出步行,音乐无处不在,似乎已经融入大众生活之中。但是,视听科技只是为音乐融入生活创造了条件,充其量不过是物理的融入,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6]87所以,音乐真正地融入生活应该是心灵的融入,这就需要一双喜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耳朵”才行,即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的鉴赏能力需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来培养。这个过程是以情感为纽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音乐艺术的价值担当 精品源自地理科

带,以美的声音形态浓缩成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在美的意境中逐渐沉淀,由直觉转化理性,潜移默化,才孕育出高雅审美情趣和敏锐鉴别力。有了这种情趣和能力,就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心灵,影响自己的行为选择,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使自己逐渐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最终使自己的人格升华。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靠刻意的技能训练和死板的理论灌输能够达到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说到让小孩学音乐,就是直接学一种乐器或学一些歌唱的方法技巧,而不是先让他们去听、去感受、去欣赏,去获得由音乐带来的最初的美的体验;是带着考级、升学的功利目的命令他们去学,而不是先让他们爱上音乐,音乐带给学童的首先是痛苦而不是快乐,不是在培养音乐的朋友,而是在培养音乐的仇人,这就完全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不仅培养不出音乐的鉴赏力,而且连最初对音乐的好奇和兴趣也丢了,甚至因为学乐器而压抑个性,性格扭曲。生活中有不少弹琴多年,演奏水平不错的孩子,他们往往不爱说话,性格内向、木讷、自闭、自我中心,明显缺少青少年儿童的那种活泼、阳光、纯洁、积极向上的一种朝气,这种性格的扭曲,在部分学琴越久的孩子身上表现得越明显,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以杀人来处理车祸已经足以给世人以警示。音乐教育说到底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修养”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只有认识到这个本质音乐教育才能走上正途。正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普通音乐教育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其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教育人,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7]45。

音乐融入生活应该是心灵的融入,或者说心灵因为音乐而获得超越,而不是因为音乐变得更俗,更加受现实利益的摆布,更加屈服于现实。音乐是人的精神以音乐的形式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发现与恶的抗争,是对美的理想的向往,是超越现实而不是现实生活照镜子般的反映。而实际生活当中,尽管音乐无处不在,但人们听得最多的还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充满了时代的气息,能够给人们带来安慰或者宣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歌曲不仅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反倒是迎合了时代的低级趣味,降低了人的品味,使人不忍卒听,掩耳躲避。

因此,音乐要真正融入生活,首先要培养、提高人们的音乐鉴赏品味,要摈弃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教学首要目标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对音乐兴趣爱好的强调;引导人们多听一些高雅、优美的音乐,无论是古典的、现代的,还是中国的、外国的,都能够滋润和抚慰人们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总之,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灵魂的净化剂,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充斥头脑的今天,普及音乐艺术,不仅使人的感性得以回归,本性得以提升,而且还可以使人通达身心平衡的精神状态,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会得以提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帮姥姥修手电筒
金山画王
看星星
爸爸教我学英语
看喷泉
舅舅的水厂
游泳
运动会
擦自行车
第一次烧花生
运动真开心
抢电视
拾金不昧
吹泡泡比赛
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幼儿园工会工作计划
幼儿园新生入园工作计划
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
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
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保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2004年园务工作计划
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
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园长工作计划
幼儿园保健工作计划
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幼儿园环保工作计划
“入世”后合理保护我国产业发展的流转税对策研究
避税与税法的基本理念
试论税法上的诚信原则
税收之债的构成要件及其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劳务经济与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扣缴义务人的管理
预算背后的历史
从部门预算改革看预算法完善之必要
税收优惠的导向研究
走出我国纳税人权利义务观的误区
抓好政策协调,顺利启动经济
财政政策对投资总量的影响与我国财政政策选择
论税收法定原则
“费改税”基本思路
浅议税法债务与税收他人责任问题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拓宽视野 激活思维──浅谈自然环境课程资源的整合
《金色的草地》教学杂谈
金色的向日葵
《金色的草地》重点语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苫巷哂
课后思──《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好词好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细节不容忽略──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的分析
姗姗而至的掌声──《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
会飞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