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节约粮食
- 爱护环境
- 保护坏境
- 放风筝
- 做笔筒
- 我的阳光基地之旅
- 打羽毛球
- 春天
- 一场精彩的乒乓球赛
- 要下雨了
- 我的快乐和烦恼
- 日记一则
- 烧馄饨
- 小小教练员
- 放风筝
- 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创新
- 企业竞争力与内部控制相关性分析
- 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战略分析
- 论企业财务战略与发展战略的结合
- 企业竞争、核心能力与蓝海三种战略的比较研究
- 公司战略目标选择与实施研究
- 中国制造企业应对跨国企业并购策略探讨
- 谈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 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选择
- 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探析
- 我国物业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研究
- 关于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探讨
- 戴尔电脑的原材料管理战略评析
- 关于中外家族企业继承问题探析
- 经济危机下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 《燕子》比较教学谈
- “零距离”交流的质
- 《燕子》教学反思
- 爱是一种信任──《好汉查理》课后反思
- 《好汉查理》难句解析
- 《燕子》教学案例与点评
- 问出来的精彩纷呈──《好汉查理》教学反思
- 《好汉查理》词语全解
- 《燕子》教学杂谈
- 个性阅读遭遇尴尬──《好汉查理》教学有感
- 《燕子》教学反思
- 《好汉查理》教学杂谈
- 《好汉查理》语言积累
- 《燕子》教学案例分析
- 《好汉查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