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2
美,流淌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名师们是怎样站在美育的高度,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美的因素,让美流淌在语文课堂呢?
一、读悟互现,感知韵致美
严杏老师执教的《山雨》教学片断:
师:这真是一场奇妙又令人向往的雨啊!然而,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雨中的山林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谁来读读看!
师:雨中山林里的哪一种颜色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绿色。
师:绿得怎么样?
生:绿得耀眼。
生:绿得透明。
生:绿得清新、水淋淋的、鲜亮!
师:读着课文的描述的这水淋淋的、耀眼的、透明的、清新的绿色,你有了一种什么感觉?
师:来,就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好好来感受一下这雨中的——绿!
师: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绿,美得令人陶醉。你们舍得离开这绿色的山林吗?
生: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小雨珠,我和许许多多绿色的小雨珠在一起开心地飞舞。
生:雨点滴落在我的脸上,我的身上,我兴奋地张开双臂,享受着美妙的山雨,拥抱着绿色的大自然!
生:在绿色的山林里,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唤:我爱你——,绿色的山林也对我说:我爱你——
师: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让我们一起通过文字感受其中的美妙韵味和涓涓情致。(师生配乐美读)
[赏析]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味在哪里?在朗读里。”“朗读是教语文的根本大法。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了,包括‘人文性’。” 课堂中,严老师让学生在语言精美处驻足鉴赏,反复涵咏,直至领悟个中滋味。当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后,引领学生“用有声语言传达出文章的艺术美感”,学生俨然就是一颗颗可爱的小雨珠。教师真正做到了“入境始为亲”,真正落实了于老师所说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就有了,语言的内化也就有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生活在幸福中
- 请伸出友爱的手
- 又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周末
- 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
- “鲁面条”
- 这就是我
- 军训展示中的收获
- 为中国喝彩
- 又是一堂体育课
- 姐姐走后的感想
-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
- 我的一家人
- 微笑的魅力
- 合作才能成功
- 童话国里的战争
- 美术艺术语言审美认知
- 职校舞蹈课程教育透析
- 试析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 如何消除物理现象错误经验产生的负迁移
- 文化艺术中心在文化中的作用
- 民间美术纳入高校艺术设计的路径
- 文艺理论教育的民主化疑问
- 析渡边淳一说创作的美学关照
-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 从现实生活中分析奇妙的物理现象
- 对长丰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规划与研究
- 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 如何将幽默融入地理教学
- 谈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关于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之2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2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1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3
- 《草虫的村落》教案1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1
- 《北京的春节》教案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3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4
-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之1
- 《有的人》教案1
- 《有的人》教案2
- 《彩色的翅膀》教案1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