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王桂荣:我心中的语文

王桂荣:我心中的语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5

王桂荣:我心中的语文

经过课改的大潮,语文在我心中由清晰变模糊,又由模糊变得清晰。五年前,我正式成为专职语文教师,那时候我心中的语文是传统的“讲授”,后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心中的语文是盲目求新的“浮躁”,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学习,现在,我心中的语文是“以生为本”的快乐心情,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体会到的坦然,是需要静心品味的一杯醇厚的茶。语文,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是每一次心灵的碰撞,每一次情感的交融,是我一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一、阅读,打开孩子心灵的窗

语文,离不开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既包括课内的阅读,又包括课外的阅读,课内阅读重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并逐步让学生体会写作的方法。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获得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交流体验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学段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下面就高年级学段(即五、六年级)的阅读教学谈几点我不成熟的看法。

(1)读通课文,在初读中捕捉最深刻的感受,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对于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的能力,因此在初读文章的时候,应该以默读或者小声读为主,(这里所谈的初读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从而抓住文章的根本。比如《丰碑》一课,当我们第一次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一位战士小声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的时候,即使没有流出眼泪,喉间也是哽咽的,紧接着后面一段:“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 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其实愣住的不仅仅是将军,我们也愣住了,没有人想到被活活冻死在雪地上的竟然会是军需处长,愣住的同时,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也随之而起,,因此这里便是文章的精妙所在,也是高潮所在,是学生初读课文时最深刻的体验。这样就准确地抓住了文章中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文字,抓住这一点展开来,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体验军需处长和将军不同的心理历程,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类似的文章,我喜欢让学生初读之后便说出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或者初读之后找出文章中感触最深的句子读一读,我认为这样处理更符合学生的情感变化,更有利于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品读感悟,张扬个性莫忘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向全体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感悟,但不能偏离了文章的根本。我们说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千个林妹妹,没错,因为个性的差异和感悟的角度不同,读者的感悟不可能尽同,但原著当中的“林妹妹”到底还是只有一个,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通过诸多个性感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真正的“林妹妹”。个性化的感悟有时候是片面的,也许只是林妹妹诸多特点中的一条,这种感悟不是不对,只是不全面。亦或者角度的不同,形成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便尤为重要,即要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又要适时地引导纠正总结,以获得对文本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如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关于《穷人》一课,有的孩子说了:“桑娜一家之所以这么贫穷是因为她没有计划生育。”孩子的想法对吗?其实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计划生育的国家和年代,对于他们生存的时代,这样说是没有错的,但老师是不是对学生的说法大加赞赏呢?我认为不可,因为这样的个性感悟已经脱离了文章的中心,《穷人》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桑娜一家虽然生活贫穷,但内心善良的品质,而不是讨论要不要计划生育,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归故事发生的时代,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想一想:“如果桑娜不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她的生活会好一些,起码不会挨饿,但她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认真读读课文,看有什么体会?”如此,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然后共同阅读研讨,以获得对文本真正的感悟。

(3)发散思维,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读通文本,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培养。其实,开发我们文本资源中的创新点并不难,很多课文都含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如《田忌赛马》一文,学完了课文,我对同学们说:“第二次比赛,齐威王失败了,你认为他甘心吗?”同学们说:“当然不甘心了,明明自己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却大意失败,而且他又是大王,输了多没面子啊。”我说:“是啊,齐威王很不甘心,于是他向田忌挑战,要进行第三次比赛,田忌那边已经有孙膑帮忙了,你们愿意给齐威王当一回军师吗?”这样的好差事可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于是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筹划。他们有的设计出了很多套方案,有的总结了几条规律,甚至有的想出要在马背上驮棉和驮盐的点子。像这样的问题是不必求甚解的,我只给他们的方案打等级分数,以保持他们参与的热情,于快乐中发展他们的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类似的还有《赤壁之战》中帮黄盖写诈降信、《冀中的地道战》中自己设计地道等等。这些看似和阅读教学关系不大的活动,其实正是学生阅读的延伸,是激发学生读懂文本动力,另外,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外阅读:

阅读由课内扩展到课外,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三、四年级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寓言、故事和琅琅上口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入手,让孩子们找到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可惜在低年级的时候我对此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只是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书,也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谈,但我自己在这方面却没有过多地努力,因此有些孩子便错失了课外阅读的良机,但亡羊补牢,虽晚但总比不补的好,于是,我在五年级开始了我们班的课外阅读。

(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把课外阅读搬到课内,在班上建立了一个“开卷有益”图书角,书是由同学们在家里带来的,共计200余册,学生看书之前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然后填借书卡,规定一周之内看完,看不完的续借。常言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一来,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保证学生看书的时间和兴趣,我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静静的读书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2)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地,每个同学的书包里都有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他们看书的时间也不仅仅局限在每周的那一节课上了,有空的时候,他们便很自然地拿出书来津津有味地读,有时候还不时地往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我看他们的阅读上路了,便始实施第二步计划:阅读交流展示。阅读交流展示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为图书写简介”,每位同学每看完一本书,在还书的时候,要附带一张简介,即对书的主要内容或者精彩部分作叙述,还要写上推荐指数,这样做一则是为了让他们读有所思,读有所长,二则也可以让后面借书的同学先看看简介,有利于图书的选择,而且每本书可能有多个同学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点的简介,实现了一种读书之后最为直接的交流。我把他们写的简介分别装订起来,挂在图书角的旁边供同学们随时翻阅。另一类是“阅读记录册”,自图书角建立之日起,我就让每个同学准备了一本“阅读记录册”,摘抄精彩的句段,记录自己读书的体会,还可以写一写课外阅读的心得,等等。这样每周又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交流展示,展示的同学站到讲台上来,面对全体的同学,或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谈读后的感受,我每次都要给他们做记录,即读的什么书,能不能把自所认为好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朗读传递给同学们,这里不但有学生“阅读记录册”展示,还有学生朗读的展示,每位同学应该尽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或者他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大家,这样才算得上完整的交流展示。于无形中即促进了孩子的积累感悟,又锻炼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这样以优促好,带动全班,通过人人都展示的阅读交流,逐渐形成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一种习惯和乐趣。

(3)“诵经典”晨读课。《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阅读,都有对优秀诗文、经典文言诵读和背诵的要求,因此在晨读课上,我要求他们背诵课外的经典诗文,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我从比较容易背诵的《三字经》入手,并穿插背诵和课文相关联的一些古诗词,孩子们背诵起来琅琅上口,兴致很高,我想,经典文化的熏陶,将会使我们的孩子更有底蕴,更有文化内涵。

二、勤写,请拿起你手中的笔

1.日常教学中,以写促思

由于班容量比较大(83人),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时不时地偷懒,比如在思考某个话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便不动脑筋,只等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答案”,这种现象尤其在课内自读课文和做练习册的时候常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便用写来督促他们思考。当然写也并非只是写,还可以利用画,或者其他手段,只要动笔,就有思考。如教学课内自读课文《冀中的地道战》时,初读课文之后,根据阅读提示让学生思考:“冀中地道的式样结构有什么特点?”我是这样安排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冀中的地道的式样结构有哪些特点,并根据你的理解,把冀中的地道画一画,还要在适当的地方做注释。”学生们一听来了劲头儿,一边认真地读课文,一边在纸上画,谁也不想偷懒,所有的同学都经历了动脑动手的过程,画完之后再交流,大家就都有话说了,充分的交流之后,课文内容也理解个差不多了,这时候,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别具特色的地道,他们不但兴致不减,设计出来的地道也很有新意,有的设计的地道还非常复杂。因此,以动笔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即关注了个性的差异,又锻炼了所有同学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养成了动笔的习惯,也随之养成了动脑的习惯。

2.日记接力棒,以交流促写作

写作,是令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头痛的一项作业,其实写作并不难,难的是无米之炊。学生被一次次命题作文搞得不知道写什么好,时间长了,便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所以除了课本上要求的作文,我从不留作文,而是让他们写日记,或者写随笔。一开始,同学们并不买帐,老师让写便写,如同写作文般应付,我想:怎样才能调动起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呢?这时候,我发现了一块“他山石”——张祖庆老师的“心灵接力棒”!我何不借来一用!说干就干,我在班上组织了日记接力棒兴趣小组,共有55个同学报名,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也加入了小组,成为一名组员,我们56个人分为7组,每组8人,每组的8位同学按照次序轮流写日记,形成一种“日记接力”形式,这样,平均每个学生八天写一篇日记,要求必须用钢笔,字迹工整,篇幅不限。自己写日记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前面同学写的日记,有兴趣的还可以给前面同学的日记写评语,或者用画笑脸、大拇指等形式简单评价,评价的时候要写上评价人的姓名。一个周期后(即八天)小组之间交换日记本,56天后基本达到全体组员日记的交流。我呢,当然和他们一样,按照规则写日记,写评语。这项活动刚开展不久,但我能从中感受到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因为有了交流,学生的被评价期待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又增强了他们写作的欲望,提高了写作水平,他们写日记再也不是应付,而是作为一项小小的“写作展示”,评价着别人,提高着自己。当然,我的加入也是一个不小的动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看我写的日记,给我的日记写评语、画笑脸。没加入的同学开始心动了,纷纷来我这里报名,看到他们写作的热情上来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高兴,相信日记接力棒,很快就会传遍全班。

3.阅读记录册,读有所思,写有所长

前面提到我们班的课外阅读活动,读应有所思,写应有所长,同学们在读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应该用心去读,图书角刚建立的时候,我曾对他们讲过“开卷有益”,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在读书时要学会选择,学会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篇文章,用历史的、辨正的眼光在书中汲取营养。其实这也是为学生的“阅读记录册”点了一下方向,阅读,一定要思考。精华,我们积累,对于书中的某些历史性问题或者其他有争议的地方,我们可以写下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者感受,只有这样,书才能不白读书。我发现一些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孩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选书的时候很慎重,一定要选到自己满意的书为止,看书的时候也很认真,一本书翻来覆去看好几遍,有时候好几个星期才能看完。再看他们的“阅读记录册”,里面丰富的很,有摘抄于前言的句子,有积累的词语,有对人物的简介和自己的看法,有对文章的评论;有诗,有词,有段,有句……在阅读记录中,学生不但学会的读书,还学会了写作。

语文,她博大精深,我不能述之万分之一,仅从自己一些日常的做法谈一些浅薄的认识,但愿我粗糙的思想,可以成为孩子们通往语文大路上的一块铺路石,指引他们寻得语文的甘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个苹果的来历
蚕宝宝
小树洗澡
快乐的一天
美丽的秋天
太阳公公剪指甲
帮爷爷捶背
一件好事
秋天的校园
我的自画像
小学生日记一则
新年小日记
昆明游
我的铅笔盒
浅谈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产品中的运用
认知语篇学
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语感.语智.语趣
分析建筑艺术与艺术修养
浅谈液化气市场营销和开发策略
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绘画性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试论市场营销从广告导向到公关导向的转变
网络符号与中国手语的异同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
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术语的四重二律背反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祖父的园子》重难点分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游记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梳理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精解篇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童年趣事》(二)
《祖父的园子》重点字词意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趣闻故事
《祖父的园子》老师语录
《祖父的园子》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随堂练习 巩固篇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分析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美文欣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