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第一部分(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bāo( )贬 隔mó( ) 言简意gāi( ) 一chóu( )莫展

2.下列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1)大小画舫,来往穿唆,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霄达旦。

(2)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崖,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禅娟”了。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

(2)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蒹葭凄凄,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蒹葭》)

(5)________________,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司马迁《陈涉世家》)

(6) 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7)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________》)

4.名著阅读。(5分)

①在《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与邻国不来夫斯库之间因为什么问题而产生矛盾?格列佛又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帝国的入侵? (3分)

②说说《骆驼样子》中,“骆驼样子”称号的来历?之后又是谁让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愿望成了幻景?(2分)

5.元宵晚会上出了一些谜语,下面三个谜面的谜底均是《桃花源记》中的相关句子,请从A-J中选出合适的答案。(3分)

A.芳草鲜美。 B.落英缤纷。 C.豁然开朗。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E.便要还家。 F.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G.乃不知有汉。

H.不足为外人道也。 I.屋舍俨然。 J.处处志之。

①女儿国——______________。

②肥水不落外人田——______________。

③夫妻吵架——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共44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6-9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复行数十步 B.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此中人语云

属引凄异 (《三峡》) 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2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②具答之③皆出酒食④停数日,辞去。⑤皆叹惋⑥乃不知有汉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8.从第3段渔人在桃花源里的经历可看出,桃花源让人向往的是什么?(2分)

9.本文用词精到,含蕴丰富。“怡然”和“欣然”都解释为快乐的样子,但细读之后,又有所不同。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阅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完成第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亲旧;亲戚朋友。 造:到……去。 辄:就。 吝情:舍不得。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晏:安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

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

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迭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11.作家在刻画菲利普形象时,他的神态呈现有着递进之妙。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作分析。

(2分)

12.下面的句子中都用到了“赶紧”一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4分)

①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②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3、文中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相遇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菲利普夫妇才能指挥全家“安然脱险”,设想假如那个卖牡蛎的于勒偶然间抬起头来,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相遇,请以于勒的角度,写出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场景,并从文中找出依据。(2分)

阅读《失落的乡村》,完成14-16题。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母胎。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人文化思维习惯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乡村文化的滋养,中国文化也就不会有其罕见的历史韧性;也正是由于乡村文化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获得最为原始、本质的精神资源。在中国大多现当代作家身上我们都可以察觉到某种神秘的、固定的精神乡村的存在:鲁迅的________、沈从文的_________、叶圣陶的_________、废名的竹林家园、莫言的高密、汪曾祺的________、陈忠实的_________、贾平凹的商州、刘绍棠的_________……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乡村文化的重视,亦是对我们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视。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乡村文化中灰暗、迂腐的一面:礼教依然或多或少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迷信力量依然在广大乡村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家族势力依然垄断着乡村重要的话语权,人们的思想依然难逃封建、愚昧的牢笼……然而,从客观的文化视野来看,乡村文化在整体上依然有着巨大的活水作用,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我们这一代90后,大抵是

离于乡村文化之外的“局外人”,在我们的世界观中乡村文化就是作为愚昧、保守、封建的对应物存在的。但是,无论怎样宣告自身独立于乡村文化之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依然保留着对乡村文化的某种真实的依恋。

然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乡村文化走向颓废的现状。今年回家过年,我明显感觉到了乡村文化走向失落的无奈——满眼的水泥地上已很难再有泥土的清香;阔气的人家早已摧毁传统的乡村建筑,建造起拔地而起的西式洋楼;过年期间,那种儿时亲切的氛围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某种逢场作戏般的陌生;再也难看到孩子们某种“野蛮”的姿态,更多的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旱熟般的“宣言”,乡里的学校只剩十几个学生在孤独的学习,更多的孩子旱就向城市这座“围城”投奔。城市文明的突进,已让乡村文化遭到了无情的收编,乡村文化的生命力也愈加单薄,乡村人开始学习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愈加主张物质、关系的社会中,乡村文化也渐受感染,很难独善其身。

当我们为城市化向乡村推进深感自豪时,我们也开始失去了文化的自我。精神家园般的乡村文化,就这样一点点被浪费着、消耗着、出卖着——而我们却毫无察觉。感官的物质利益带给我们的只有短暂的快感,而恒定的文化却可给我们带来宁静的皈依感。

乡村!乡村!

14.填写横线上有关作家的区域名称。(写三个即可,多写错即扣分)(3分)

15.品读文中划线句的语言效果。(2分)

16.文章以“失落的乡村”为题,却以乡村文化开篇,有怎样的妙处?再结合全文说说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阅读林贤治《看灵魂》,完成17-21题。

(1)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2)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荡的美丽。列维坦站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3)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4)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5)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6)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急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而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7)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因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不再相信眼泪。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

(8)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做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旋律之中。

(9)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绝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喷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10)多少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望不见他那黑暗的底部,然而却又同时感受到从谷底升腾起来的温暖雾气。他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灵魂。卡夫卡只是因为真诚而变得极度虚怯,所有纷纭怪诞的梦,其实是缘于一种单纯。他是一棵孤独的树。西方有许多这样孤独的树。自我眷注使他们彼此远离,唯荒原的风,吹来吹去,逐个地抚慰他们,成为他们共同的艰难的呼吸。

(11)我喜欢忧郁的人,一如喜欢孤独者。孤独者只身应对来自庞大的实体或虚无的挑战,所以是勇敢的。忧郁却是无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情思的无奈,“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是哲思的无奈。李商隐守护烛火,陆游骑驴远游,龚定庵把箫而呜呜吹,都是一种无奈。忧郁是感伤的姐妹。哈代、赫塞、契诃夫和蒲宁,一生都在诉说忧郁。哈代在上流社会中隐瞒了乡下人的身份,但是我知道,虚伪不是他的灵魂所固有的。谎言是环境的产儿。他早已赤身裸体地站在自己的字行里了。

(12)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

(13)我爱看灵魂。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做其中的一株树,一只乌,跟随它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唯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多年以来,我默默注视东方的一具大灵魂,呐喊着且彷徨著的大灵魂,以致几乎忘却外面的世界和自身的存有,那是何等奇异的灵魂啊!灵魂的感通给人温热,给人濡润,使人在孤独和荒凉申无畏地茁长。大约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卡菜尔才讲说他的英雄,罗兰才写他的《巨人三传》吧?然而,大群被称为“卑贱者”的灵魂,草野间的灵魂,痛苦而喑哑的灵魂,却以一代又一代顽强地保持着高贵、完好的内质,叫我感动得流泪! (全文有删改)

17.文章的标题是“看灵魂”,作者为何在(1)-(4)段用大量的文字写“看风景”?(3分)

18.细读第(6)自然段,说说三个伟人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的语言又有何特色?

(3分)

19.第(9)自然段中,法国画家米勒感叹“可怜的小王子”,从上下文中看,“可怜”有何深意?(3分)

20.在(7)-(11)自然段中,作者透视了哪三类可贵的灵魂?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4分)

21.在作者的笔下,惠特曼是一片大陆,康德是一个湖,爱因斯坦是一阵飙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深谷,卡夫卡是一棵树。最后一段划线句所说的“东方的一具大灵魂”是谁?仿照作者的写法,用一句话写写你心目中这位伟人的灵魂的模样。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阐述理由。(4分)

三、作文(共60分)

22.流浪在异国他乡的土壤,诗人北岛呼喊着“中文,是我惟一的行李”,继续他忧伤孤寂的旅程。有一天,若也要背起行囊远行,你将如何?请以《________,是我惟一的行李》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汶川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手拉手活动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让我们手拉手
给希望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难忘童年(6)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难忘的童年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3
难忘的童年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如何编制住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CAD画施工图常用的快捷键命令
中国高程系统大全
转换层施工排架布置优化分析
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
如何防治外墙渗漏原因和防治措施
建筑设计通病归纳
建筑技术新手必备知识
钢筋施工知识详解
绿色医院建筑的可持续、人性化设计
建筑施工墙体构造常识问答
房屋装修外墙涂料相应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施工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监督管理的思考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