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将相和》趣闻故事
千年国宝“和氏璧”轶事
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着名玉匠孙寿镌刻。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和氏璧”传递1600余年,实为举世所罕见。历代许多学者都想搞清其面目,并作了艰辛探索。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分析,它应是一种珍稀的具有碧绿、洁白闪光的拉长石。2001年,在“中国观赏石博览会”上,展出地质学家、宝玉石和观赏石专家袁奎荣以变彩拉长石复制的“和氏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 我当老师
- 移居月球
- 读《聊斋志异》后感
- 读《海伦.凯勒》有感
- 新的收获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 我真想当一名警察
- 新学期,新打算
- 小鱼儿的泪
- 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 我心中的英雄--李小龙
- 我想对他说
- 一件宝贝
- 除夕见闻
- 医院审计工作风险的特点分析及防范方法
- 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目的观反思与建构
- 探析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的激励办法(1)-行政管理论文
- 关于中职工学交替模式下校企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 浅论行政文化内涵视角下的现状反思与改进(1)-行政管理论文
- 浅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1)-行政管理论文
- 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1)-行政管理论文
- 试析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教育
-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受多方因素影响
- 基于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预防对策
- 试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 探析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1)-行政管理论文
- 审计证据评价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 论转变备课思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 研究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行政管理论文
- 《我的舞台》
- 《一面》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卖火柴的小女孩》简案
- 《一夜的工作》反思
- 《唯一的听众》
- 《少年闰土》简案2
- 《草原》1
- 《开国大典》简案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 《景阳冈》简案
- 《凡卡》简案
- 《草原》2
- 《景阳冈》简案1
- 《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