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海州实验中学201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海州实验中学201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内容预览:

海州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7分)

距离是积绽中的yùn niàng( ),轮回中的新生。距离产生造型,于是有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yōngróng( )典雅的天坛故宫, 。距离产生音符,于是有动人心魄的二泉映月,激据悲壮的十面埋伏,如歌如泣的阳关三叠, 。(《时文选粹》)

(1)在括号中,依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3)仿照语段中的句子结构,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要求前后一致。(3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相见欢》)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③ ,志在千里。(曹操《 》)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C.学校工会准备组织教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D.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3分)

记者日前从连云港文物管理部门获悉,①该市将对果城里民国建筑群等三处民国建筑进行维护,以再现这一东方大港建港初期。②这三处民国建筑分别是果城里民国建筑群、上海大旅社、海峡巷朱氏别墅,其中还把果城里民国建筑群入选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③三处民国建筑是研究连云港建港历史的实物第一手资料,也是连云港建港的最初见证。

5.名著阅读题。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在《格列佛游记》中,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三个来。

(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一共买了两辆车,这两辆车先后都遭遇了什么灾祸?

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近日,有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少儿图书的种类变多了,但成人化、低俗化倾向也日益明显,像“鸡皮疙瘩--惊恐乐园系列”和“可怕的科学--非常实验系列”等一批惊悚、血腥的读物在学生中受到追捧。“书里的内容离孩子越来越远,恶搞成分却远远超出其教育意义,严重侵蚀着童心。”不少家长对此忧心忡忡。暴力、血腥儿童读物走俏,而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却靠边站,这不得不令社会反思。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7-8题。(6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请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妙处。(3分)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必以分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公将鼓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登轼而望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⑴肉食者鄙( ) ⑵小信未孚( )

⑶齐人三鼓( ) ⑷望其旗靡(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分)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

12.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7题。(16分)

让心灵站立

①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被召去为国王看病。“你为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原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②在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帽儿,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心里认为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才是,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您呢?”国王高兴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权势面前坚持自己让心灵站立的原则。

③我们需要让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金钱、荣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的最终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④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计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把坚持自己的灵魂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从不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他都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存在着。

⑤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棵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岩石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要本事没本事,要品质没品质,他不投机,不选择一种风险最少的途径,又怎能讨到自己的饭票呢?当一个人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一切,要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他是才华最出众的;要显示品质的时候,他是品质最优异的。他要做到让心灵站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⑥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13.作者在文章开头举了罗伯特·科赫的例子,你认为作者为何要举这个例子?(3分)

14.仔细阅读选文,请概括回答:“让心灵站立”所需要的“胸怀”和“底气”各指的是什么?(4分)

15.请根据文意阐述“让心灵站立”这个语句的深刻含义。(3分)

16.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回答: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心灵站立”?(3分)

17.文章第3段说“我们需要让心灵站立,……在金钱、荣誉面前也同样如此。”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个在金钱、荣誉面前让心灵站立的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4题。(21分)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既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18.如何理解“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3分)

19.文章写作者对村庄的思念,而在第②段还写到“想念一个人”,这是为什么?(3分)

20.文章第④段中说“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其表现在哪里?作者认为城市讨好“我”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作者在第⑦段中说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3分)

22.文章结尾说:“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个硕大无朋的纪念碑”。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作者说“我们的城市更像一个纪念碑”的理由。(4分)

23.这篇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一下这篇散文的感情脉络。(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4.十五六岁,豆蔻年华,告别过去,走向未来;褪去几分青涩,迎来些许成熟……面对更丰富的生活,更广阔的世界,我们需要清理一下生命的背囊。

请以《走出____________》(困境、依赖、痛苦、困惑、青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海州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⑴酝酿 雍容 ⑵绽-淀 据-剧 ⑶例:玲珑剔透的苏州园林(第一处仿句要求与建筑有关) 悦耳动听的百鸟朝凤(第二处仿句要求与音乐有关) 2.①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老骥伏枥 《龟虽寿》 ④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⑤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3.C

4.①句末加“的历史”②删去“还把”③将“实物”与“第一手”调换

5.(1)①从黄瓜里提取阳光。②把粪便还原为食物。③将冰煅烧成火药。④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⑤用猪耕地。⑥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⑦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⑧用谷壳来播种。⑨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针毡。⑩用树脂矿石和蔬菜的混合物涂在羊身上不让羊长毛,繁殖无毛羊推广到全国各地。(任意写三个)

(2)最大梦想是拥有一台自己的车;第一辆车因为战乱被逃兵抢了,第二辆车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

6.略

7.诗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塞外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何等的艰辛。

8.两句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9.B

10.⑴(见识)浅陋 ⑵受到……信任 ⑶击鼓进军 ⑷倒下

11.(1)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2)击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击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衰退,击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

12.(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13.①引出所要论述的观点--在权势面前坚持自己让心灵站立的原则;

②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紧紧吸引读者;③这个例子又起到论据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4.①要心怀大众,追求真理;②要有本事(才华),要有优秀品质。

15.在权势、金钱、荣誉面前不受诱惑,以真诚和执着去面对生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

16.①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②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

17.例:洪战辉独立自强,不用他人帮助的事例。

18.思念家乡能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躁心绪。(意思相近即可)

19.通过与“想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借”比较,突出了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因而感觉特别辛苦,不易。(“想念一个人可以有所凭措”与“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身处城市思念村庄的辛苦和不易)(意思相近即可)

20.①表现:制造鲜活的陌生事物,不断变幻动感的色彩。②目的:不断离间我和村庄的关系,让我忘掉村庄。

21.因为城市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却失去了乡村的宁静自由,它的喧嚣让人烦躁、压抑,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所以作者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意思相近即可)

22.示例1:城市将无数村庄掩埋,将村庄阻断;一块块站牌写满了村庄的名字,召唤着村庄的亡魂;城市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延续了乡村的生命;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意思相近即可)示例2:村庄虽然消失了,但它在城市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城市应该纪念它。城市是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它无时无刻不在祭尊着消失了的村庄。(意思相近即可)

23.离开村庄久了,对村庄无尽地思念--在城市寻找村庄的蛛丝马迹--从城市站牌上发现村庄的名字--领悟到村庄是无法消逝的,城市只是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延续了乡村的生命,是乡村的纪念碑。作者以对家乡眷恋的深情将四个部分逐层推进,浑然一体,布局严谨而自然。(意思相近即可)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暑假趣事
参观漳州动物园
我得到的爱最多
我的“佳衡丸”号战斗飞船
雪带来的欢乐
暑假趣事
外公·兰花·美
难忘的回忆
“咬耳朵”
拔河比赛
一件令我悔恨的事
节约用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打雪仗
我们身边的科学
有趣的海洋生物展
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育探究
浅谈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科研
让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浅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
谈教师专业化应呼唤教师主体精神的归位
试论以德治校
爱心由什么来衡量?
浅谈和谐社会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创新
简述社会转型视域下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
简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中的运用
关于以德治校及其对策研究
浅谈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学会倾听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浅谈以德治校的基本内涵及其效能期望
谈构筑防堵网络谣言的有效机制
巧设悬念·突出重点·激发感情──《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②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①
《再见了,亲人》教后反思
《再见了,亲人》课后反思
《再见了,亲人》教后记
“雪中送炭”非下雪不可吗?──《再见了,亲人》教学案例
《再见了,亲人》教后记
《再见了,亲人》片段教学
《再见了,亲人》案例反思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片断教学
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片断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