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由中考作文谈初中生写作不良习惯的矫正

由中考作文谈初中生写作不良习惯的矫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9

由中考作文谈初中生写作不良习惯的矫正

一、现象扫描

据笔者抽样分析得知,近三年,我市中考作文在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前提下,学生跑题或偏题作文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分别达33.6%、37.75%、39.239%。为了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2006年9月上旬,我们进行了中考考场写作经验再现问卷调查。我们在四星、三星、二星级高中及省重点职中等四所学校中随机选取800名高一新生作为调查对象,最后回收问卷783份,回收率达97.9%。调查分别从读题、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起草、成文、修改等方面设置了十五个问题,要求同学们将考场写作的情景或体验真实地予以再现。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着一系列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具体表现为:

1.读题审题——浮光掠影

调查显示,有89.6%的同学在写作前只是将题目粗略地浏览一遍,没有读题审题的意识,更不用说掌握读题的方法和审题的关键了。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情形更是糟糕,往往仅凭借以往的经验即下笔千言。殊不知,作为中考的文题,一般来说总是有它独特的个性化要求的。譬如2006年我市中考设计了一道同学们都十分熟悉的以和谐为主题的材料题,于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大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而忽略了材料所表现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写作重点及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写作要求,导致了跑题、偏题文的高频出现。

2.选材立意——生搬硬套

有90.1%的同学文章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从考前读过的优秀作文或自己曾写过的与考题相类似的作文中套用来的,而缺乏从生活中找米的意识,更不用说选材立意的求新、求高了。无论什么样的题目,无论什么样的写作要求,他们总能以不变应万变,按既有的套路来写作:写老师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或到医院,或到家中为生病的同学补课;写父母总是顶风冒雨,为自己的孩子送雨具;写同学总是由于某件小事而闹矛盾,最后在老师或同学的调解中重归于好……在去年的中考中,就有相当多的同学自拟了《团结的力量》 《团结起来力量大》等题目,选取的都是同学间的矛盾及其化解的题材。这样的文章不用说新意了,就是与题意的切合也牵强得很。

3. 提纲起草——绝无仅有

有95.1%的同学在考场写作中没有编列提纲或写草稿。不用说中考写作是如此,就是作文课上的写作也是这样,甚至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写作文从来就没有列过提纲,写过草稿。即使在我省第五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预选赛中,两个小时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时间是很宽裕的,再说是竞赛,按理说应该认真地列提纲,拟草稿,力求精益求精。可是,据现场观察统计,能这样做的同学也不足10%。可以想见,这种跟着感觉走出来的文章 是很难保证不跑题、偏题的。

4.斟酌修改——敷衍了事

有93.4%的同学(在考试时间许可的情况下)文章写好后只是对添字、漏字作了些改动,没有从文章的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推敲修改。更有甚者,其中有20.11%的同学文章写好后连读一遍都没能做到。连写作的最后一道防线都自动放弃了,自然也就很难保证所写的文章不跑题、偏题了。

二、原因探析

1.目标意识薄弱,教学行为无序

据了解,目前有相当部分的老师对初中学生应达成的写作目标不甚了了,因而在教学中随意性很大。不用说没有切合实际的训练序列,就是学期的写作教学计划,也只是流于形式、应付领导检查的几条筋,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于是,写作训练往往成了应景、应时、应事的花瓶。新学期开学,就写《新学期的我》;春学期写《校园春色》、秋学期写《秋天的校园》;学校举行集会或开展某项活动,就写《记一次______会议(活动)》。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习作不能写,而关键是这样的写作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写作心理和需要,违背了写作作为一门课程所具有的潜在规律,造成了学生对写作课可有可无的误解,使他们对写作缺乏应有的重视,进而对写作失去兴趣,且把它当作是额外的负担。

2.重视技术指导,轻视态度培养

从近年来笔者所调研的数十节写作课教学情况来看,老师们在教学中明显地存在着重视写作技术和技巧指导,轻视正确的写作态度和健康的写作心理培养的现象。无论是七年级、八年级,还是九年级,老师们在写作课上都热衷于向学生传授如何开好头如何结好尾怎样写人物的外貌怎样刻画人物的性格使文章语言亮起来的几种有效方法使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技巧等所谓的写作的秘诀前提条件: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端正的文风。目前学生作文缺乏新意,很难打动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写作技术不成熟,而在于不能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不能从生活中找米,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而是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显然,这与老师们教学行为的失当是不无关系的。

3.追求多读多写,忽略示范引路

要提高写作水平,多读多写,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这里也有一个怎么读,如何写的问题,正如俗话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据调查,目前初中生课外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不是文学名著,除玄机魔幻类作品外,就是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了。有相当多的同学阅读这些优秀作文,不是品味优美的语言,欣赏精彩的片断,揣摩巧妙的章法,丰富自己的积累,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而是为了解写作的燃眉之急。他们往往根据老师出示的作文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到作文选中搜索与作文题相类似的优秀作文,以便借来为自己所用。这样的多读多写,恐怕连事倍功半的效果也达不到,甚至还会产生负作用(如前所列现象二即源于此)。对此,老师们没有引起应有的警觉,有的听之任之,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必要的指导或示范;有的还积极提倡,在备考中,给学生印发若干范文,并要求他们背诵,以便应考时模仿套用。

4.批改评价不实,讲评反馈空洞

据笔者调研所知,现如今语文老师改作文普遍地比较马虎,可以说很难见到精批细改的作文了。这其中不排除有班级学额或老师的周课时数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恐怕还是老师对作文批改的认识问题。有相当多的老师认为作文批改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劳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因而对学生的作文往往采取只批不改的处理办法,即文前打个分,文后签日期,文中句出几个错别字。当然,有时为了应付领导检查,体现精批细改的要求,也会写上眉批和总批。而这些批语也大多是笼统的、程式化的,如有的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下面划上横线,然后作旁批语序不当。 至于这个句子究竟哪几个词语语序不当,怎样调整才恰当等,既没有对原句进行修改,也没有在旁批中用文字加以说明。再如文章选材新颖,构思精巧,主题深刻,语言流畅等笼统的、缺乏个性的总批也是屡见不鲜。如此批改,自然无法真正知晓学生在习作中的得失,讲评时也就只能是清谈一番了。这样的批改和讲评使同学们无法从习作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因无法真切地知晓自己习作中的毛病并及时地加以改正而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珍惜资源的建议
仿写《少年闰土》
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珍惜水资源的建议书
Q版的少年闰土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珍惜水的作文
祖国,我的母亲
保护环保建议书
我和陈明续写
珍惜地球资源建议书
珍惜水资源 要靠你我他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续写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煤炭经济投资发展前景论文
应加强对骨干市场的行业经济的扶持力度
探讨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影响因素
煤炭业经济转型会计革新分析论文
水利工程经济费用分摊对策论文
私营建筑经济制约因由分析论文
探究行业宏观经济视域下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建筑工程项目的形象进度管理
论固定资产行业经济转资滞后
建筑经济造价管理分析论文
建筑经济创新发展策略论文
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路径论文
运河船闸扩容经济评析论文
工程经济报价及发展论文
低造价工程经济效益提升论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惊弓之鸟》随堂练习 巩固篇
《路旁的橡树》 教案讲义1
《路旁的橡树》 整体阅读感知
《路旁的橡树》 重点问题探究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提高篇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巩固篇
《路旁的橡树》 重点字词梳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惊弓之鸟》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