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0
老师称呼学生的艺术
老师称呼学生,不是很简单吗,哪来的艺术?许多老师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里,先让我说两个人。
一个是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我曾多次认真地观看钱老师《故乡》教学示范课的录像片,最令我难忘是钱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的艺术。在讲师以闫土单拿了香炉和烛台这一情节时,钱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香炉和烛台呀,它们是作什么用的?一个同学起来回答说,他在福州的鼓山见过,是用来敬香祭祀的。钱老师以赞赏的口气说:你真是见我识广啊!后面再提问到这位同学回答。我们再请这位见多识广东省的同学来回答。这位同学在钱老师赞赏性的称呼下,发言十分踊跃。我们不得不佩服钱老师称呼学生的高妙,我想钱老师与学生关系那么融洽,教学效果那么显著,与此不无关系。
另一个是我高中时的一位中年英语女教师游兆素。现在回想起来,她是我学海生涯中与学生关系最为融洽的一位老师。我记得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在称呼我们时,除了双字姓名的学生外,她无论课内课外,都只称呼我们的名,绝不称姓,即使称呼双字姓名,语气也饱含亲切关爱之情。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她叫我有涛时那饱含感情的语气语调。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明,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忽视称呼语作用的老师应予以足够重视。
因为,人际交往讲究礼貌友好,平等待人。而称呼是人际交往(师生交往)的起点,表示着人与人(师生)之间的关生系,反映着教师的思想、道德动中,礼貌得体的称呼语可以激发和控制学生情绪,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进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谈谈使用称呼语的一些体会。
教师称呼学生的语气语调应随教育教学的不同目的而定,或温和(如上课提问、生活交谈、讨论问题等),或严肃(如批评学生),或激昂(如赞扬)。但不管运用哪种语气,都应饱含感情色彩,让学生清楚地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还是老师要有关爱学生的感情。
另外,采取恰当的称呼形式也能增强称呼语的感情色彩,如我高中时的游兆素老师只称学生的名不称姓,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大体说来,称呼在形式上有以下两种:
一、称呼学生整体。许多老师除了上课时喊一声同学们好后,课堂中间就再也听不到对学生整体的称呼了。即使用,不少老师也是顺口地称呼大家……你们……之类,而这些称呼是明显不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香妒和烛台呀这一句话,你就可体会出其中的不同。
二、称呼学生个体。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姓名连称。这种方式除在一些正式场合使用外,一般场合较少使用。
(二)只称名(双字姓名除外)。这种方式多用于上课提问、个别谈心、平时交往等场合,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三)趣称。有些同学有好听文雅的绰号,若在一些娱乐、游戏、郊游等场合以绰号相称,会让学生觉得平等亲切。
(四)特称。可以学生的专长称呼,如“我们班的歌唱家”、“我们班的画家”、“我们班的数学家”、“我们班的演讲家”等。这些称呼,既能活跃气氛,又可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收山楂果
- 教师节
- 母爱
- 放风筝
- 放风筝
- 钓鱼
- 拔河比赛
- 观蝴蝶展
- 游泳
- 我被蜜蜂蛰了
- 读《争吵》有感
- 学游泳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有趣的科学课
- 这就是我
- 且说社会转型期的“闹大心理”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_法学理论论文(1)
- 加快广州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理学中的法律信仰问题_法学理论论文(1)
- 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世界各国社会法理论之发展趋势_法学理论论文(1)
- 法社会学实证研究之初步反思_法学理论论文(1)
- 构建和谐社会与劳资关系法制化_法学理论论文(1)
- 规范等级体系中的宪法与民法 _法学理论论文(1)
- 依法治国贯彻实施的四大方略_法学理论论文(1)
- 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_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民警察非工作时间履行职责之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法治文明与商人阶层_法学理论论文(1)
- 英、德行政程序基础理论之比较_法学理论论文(1)
- 证据的可采性_法学理论论文(1)
- 《人物描写一组》老师语录
- 《人物描写一组》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人物描写一组》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问题探究
- 《人物描写一组》趣味故事
- 《猴王出世》重点字词梳理
- 《人物描写一组》整体阅读感知
- 《人物描写一组》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之一
- 《人物描写一组》随堂练习 基础篇
- 《人物描写一组》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 《猴王出世》重难点分析
- 《景阳冈》趣闻故事
- 《猴王出世》重点字词的意思
- 《人物描写一组》同步作文 范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