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一定要争气》教法两种

《一定要争气》教法两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21

《一定要争气》教法两种

教法一:三读三议

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

在生字词教学之后,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同桌议一议: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通过读议,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所以他要争气,争取在第二学期把成绩搞上去;第二次是童第周到比利时留学时,由于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而他又想完成一项连他的导师都没能完成的高难度试验,所以他要争气,课文所写的两次争气是有质的不同的:第一次可以说是为自己争气,而第二次则是明显地为祖国争气。这一点也应让学生在读议中搞懂。

二、精读细议——知“怎样争气”。

懂得了争什么气和为谁争气,这只是初知课文大意,教学时,不能浅尝辄止,而要感悟课文是如何描述童第周争气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也是张志公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的“回”。

进中学的第一个学期,童第周考试不及格,他是如何争气的呢?这里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就”字句和两个“又”字句精读细议。

1.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2.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学习。

3.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了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前边的路灯下面去看书。

到比利时去留学时,童第周又是如何争气的呢?一是引导学生分析当童第周知道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时,他的心理表现: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二是引导学生分析童第周在实验中的表现: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三、思读放议——明“争到了什么气”。

前两个环节的读议,着力于“实”,即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上感知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和是怎样争气的;这个环节的读议,则要虚、实结合,甚至要更多地着眼于“虚”,即跳出课文的范围去感知童第周所争到的气,以及怎样把童第周善于争气的人格“移植”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释放出不甘落后的激情来。

这可以以课文中的两个重点句为切入点:

1.“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2.“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

根据这两个重点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这两个重点句不同在什么地方?

②你能介绍一点关于童第周其它方面有关争气的事吗?(当然,这要建立在课前布置学生看了关于介绍童第周的书的基础上。)

③你能介绍一些发生在你身边的有关争气的人和事吗?

④你打算如何去争气?

讨论过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

教法二:扣“句”悟全篇

前文已提及,《一定要争气》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课文,但课文的教育意义却又明显地全部浓缩在写童第周自己所思所想的两个句子上。如下:

①“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②“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

正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两句统领全文的话,所以课文的结构脉络就变得非常清楚,重点也非常突出。因此,教学此文,又可以采用“扣‘句’悟全篇”的方法,以达到省时增效的目的。

一.拎句。

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先扣题把句子拎出来。可采用扣题设问的方法:文中哪两句话是重复课题来说的,且又具体地表达了课题的意思?问题提出后,不必要求学生举手回答,而要组织学生读议,然后把那两句划出来,再读一读。

二.释句。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这两个较为凝练且极有感情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明了化。

先释①句。设问讨论:

a.这里的“一定要争气”,争的是什么气?

b.“我并不比别人笨”的“别人”是指谁?“别人能办到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c.“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真的办到了吗?组织讨论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读悟文中的内容,尤其是要悉心揣摩第3自然段写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的一些语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再释②句。②句的领悟要引导学生迁移①句的理解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方法仍可采用“设问讨论”式)。

三.辨句。

释句是把两个句子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剖析,具体“化解”课文的表达内容,突出“文”的感知;辨句则是把两个句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达到“情”的感悟。

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①两个“争气”的具体内涵(A句是指文化知识的学习;B句是指科学实验难关的攻克);

②两个句子所要“攀比”的对象(A句是“别人”,即同学;B句是外国人);

③关于“事”的难易程度(A句是“别人能办到的事”;B句是“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辨句”不能以“问答”形式出现,而要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各自的见解,以真正达到“辨”的效果。

四.学句。

这一环节与其说是课文学习的终结,不如说是课文学习的高潮,它既要实现课文学习由表及里的突破,又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由文内到文外的升华。

1.强化。

①读。反复地读一读,把句子的语气读出来;

②想。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童第周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跟他的什么性格有关;

③写。默写这两句话。

2.外化。

引导学生把对这两个句子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从内心体验到外部流露的转化。可以让学生说说读后之感受,写写读后之感想。

3.深化。

建议学生课外再去读读关于介绍童第周事变的材料,去了解了解其他科学家有关“争气”的故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保护鸟类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留在心底的印象
留在心里的印象
范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艺术与人生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保护鸟类
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我喜欢的一首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为人父母也是一门艺术
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考
论安全玻璃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
怎样写施工方案?
试论农村整洁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十句话记住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浅谈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屋面防水的施工质量控制
浅论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
2012年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和试验
论文化广场设计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和衰落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对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几点建议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1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点问题探究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