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离离| 原上草,

一岁| 一枯荣。

野火| 烧不尽,

春风| 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 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2、学生范写

九、拓展延伸

1、读书后古诗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人呢?(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 一径| 深,

树头| 花落| 未| 成阴。

儿童| 急走| 追|黄蝶,

飞入| 菜花| 无处| 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流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语: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该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2、积累古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有一根魔术棒
胆小的我
笔直走,转弯狗
爱的力量
可爱的小狗
秋天
激情夏日
我的妈妈
快乐的游乐场
一节有趣的课
一件委屈的事
二十年后再相会
在白天感受黑夜
可爱的家乡
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有感
城管大队工作总结
组党员测评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大学调研部工作总结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题总结
团委调研部工作总结
创建“文明礼仪”特色班总结
财务总务工作总结
教师晋职工作总结
义务支教活动总结
社会思品教研组总结
小学暑期集训工作总结
预备党员测评小结
行政工作总结
英语常规检查总结
关于慎用逮捕权(1)
罚金刑问题和对策(1)
英语移就形容词及其翻译
析破产程序中的撤销权(1)
英语影片字幕的翻译
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浅谈硒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把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让错位的角色复旧其位
论市场经济下的依法理财
注水工艺技术研究
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在降解Cr(VI)中的研究
论析化工案例分析及其在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从《冬月》的翻译看“风韵译”中的创造因素
中国财政体制变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互关系的研究
常用英语单词的词源浅析
《唯一的听众》教学后记
《少年闰土》
《唯一的听众》中的阅读评价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设计2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与反思
《唯一的听众》
《穷人》续写有感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听后心得
《唯一的听众》
《穷人》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