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5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简说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
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么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四、实践活动
1、交流自已找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事在人为
- 学咏春拳
- 蜜蜂飞进了教室
- 骄傲的小白兔
- 喷泉
- 捉迷藏
- 第一次洗书包
- 好吃的西红柿
- 去秋游的一天
- 我们都是“家用电器”
- 我的小弟弟
- 快乐的校园生活
- 遗憾
- 我们的校运会
- 国庆游记
- 政府采购进入国际法制轨道(1)论文
- 对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1)论文
- 论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作用
- 浅谈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及途径
- 浅论生涯发展理念下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确立
- 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统计分析
- 销售商激励合同的比较分析研究
- 反思性教学:浅谈菲律宾教学培训的启示
- 论国际法视野中的战争赔偿及历史演变(1)论文
- 探讨我国外贸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 浅谈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起点的教育学审视
- 关于英国教师看学校督导
- 德汪布中职的职价值观
- 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 浅析国际法视野下完善我国文物保护的新思路(1)论文
- 《匆匆》(两课时)
- 《风娃娃》教学反思
- 《丑小鸭》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课程设计
- 《称赞》教学反思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