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8
阅读延伸《再见闰土》
本课意图:
这篇课文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改编的,是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后的想法(《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把原课文的3课时压缩成2课时?这也是本课值得商议、探讨的地方。
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人们能否适应这个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这个社会的健全人格。本文旨在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是有压力的,它也许会改变许多东西,谁也不能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实现。小时候的许多梦想,长大后不能实现,但这正是生活的本质。这跟鲁迅先生写《故乡》一文时的意图差的较远。但我想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通过本文的学习真能体会到现实与梦想、过去和将来的变化,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挫折,哪怕是一点,已经够了……
期望达成的目标:
1、了解闰土变化的特点。
2、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于学习的过程。
3、能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到人物的变化,从变化中感悟生活。
教学流程:导向——预读——反馈
一、回顾《少年闰土》。激发学生感情。
1、出示图片,背诵《少年闰土》中第一自然断。
2、回顾少年闰土的特点。
(聪明能干、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等)
3、出示课题《再见闰土》
二十多年没见了,你想了解闰土些什么?你想像中他应该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4、出示中年闰土的图片,初步感受他中年时的形象。(猜一猜)
二、郎读感悟
(图片中的人物到底是谁?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来认识他。)
1、自读自悟
2、交流:图片中的人物你现在认为是谁?你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3、对比中感悟闰土的变化:外貌、言行等。
(灰黄的脸上已经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讨论感受“我”此时见到闰土的复杂心情。(当“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闰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交流感受社会、生活的压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战火中的哭泣
- 生命本是风景
- 战争是魔鬼
- 一件真实的事情
- 幸运的战争孤儿
-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 战争中的孩子
- 废墟中的孩子
- 一张旧照片
- 战争中的孩子
- 沉痛的教训
-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 战争下的孤儿
- 什么是生命?
- 战争与孩子
- 将有机垃圾废料转变成高效有机肥的先进技术及方法
- 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 分户墙的隔声改造治理
- 二次加压泵房的噪声污染及控制
- 装修中的隔音、防噪设计
- 家居水管噪声治理方法列举
- 职业噪声危害与控制进展述评
- 浅谈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
- 开发商在商品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中的民事责任探析(下)
- 城市道路声屏障的研究和设计
- 处理畜禽粪生物菌发酵新模式
- 10招教你控制家庭室内噪音
- 发电机房的降噪处理
- 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 热泵机组隔振安装方案
- 《两只鸟蛋》训练素材
- 《两只鸟蛋》教案(一)
- 《两只鸟蛋》范文 小鸟的自述
- 《两只鸟蛋》整体阅读感知
- 《两只鸟蛋》教案(二)
-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 《两只鸟蛋》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两只鸟蛋》教学重点
-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种小鸟
- 《两只鸟蛋》学习难点
- 《两只鸟蛋》教学目标
- 《两只鸟蛋》范文 爱护小鸟
- 《两只鸟蛋》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两只鸟蛋》写作指导
- 《两只鸟蛋》相关资料 世上有多少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