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20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

○目标要求

1.了解诗歌这一文学体裁。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知识结构

◎诗歌的特点及分类

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要求以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丰富的思想,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诗歌的特点是:最凝炼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音乐性。诗歌的特点可归纳为:调试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

诗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按产生的时代分为:

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

近代诗:律诗

古典诗歌绝句小令

词曲散曲

杂剧套数

现代诗歌新诗

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思想的诗

除此之外,诗歌还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抒情诗

按表达方式叙事诗

哲理诗

格律诗

按有无格律自由诗

散文诗

民歌

按来源

文人作品

◎新诗的鉴赏与阅读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话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这是公木先生对新诗特征的调试概括。在西方,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中国的新诗诞生后,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消化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以郭沫若、闻一多、艾青为代表。

“诗言志”,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新诗则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反过来看,读诗当然不是纯理性的活动。而是读者的情感因素渗透其中,既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又应力求把自己的感情和诗所蕴含的感情沟通。新诗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换言之,融有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之意象。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象的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所以,体味鉴赏诗的美是要去感受诗的意象美和境界美。

诗歌的阅读鉴赏有两个层次:

首先,是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而对诗歌表层意思作出概括;

其次,是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作出评价,进而对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欣赏评价,体会诗歌美的情感。

3.新诗鉴赏三步曲

(1)品读节奏美

新诗虽无固定格式(诗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但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2)领悟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的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12

把情感化为可以古籍的形象符号、情感客观的对应物就是意象。

(3)欣赏主题美

○命题方向

诗歌的考查通常在基础知识部分,包括:

1.文体常识,包括阐述题、排序题、填词题。

2.诗词鉴赏。

3.作家、作品,包括作品类型。

(2000年全国)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成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是不恰当的。理由有二:一、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殉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D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二、即使把它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过,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

2.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D项的内容是完全错误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因此D为选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望着万家灯火
我想飞
望星空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想飞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望星空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我望着万家灯火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我望着万家灯火
IT企业文化应该产生什么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国企人力资源出路何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剖析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年薪的四种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全视角绩效考核法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零售业身悬四大命门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世界著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精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国企改制更需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如何建立大人力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的四大法宝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论人力资源观的误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丹田集团――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人才选用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小壁虎借尾巴》训练素材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重点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难点
《小壁虎借尾巴》相关资料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提高篇
《小壁虎借尾巴》写作指导:新“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二)
《小壁虎借尾巴》整体阅读感知
《小壁虎借尾巴》范文习作
《小壁虎借尾巴》趣闻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问题探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