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黄鹂》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清新恬淡、朴素含蓄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热烈追求和衷心赞美,对丑恶行径深恶痛绝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热烈追求,对丑恶行径深恶痛绝的感情。
2.理解作者“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一富有哲理的思想。
教学设想
1.采用“初读—精读—品读”的阅读步骤,教师导读与学生自读相结合,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规律,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
2.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教师的精讲诱导与学生的思考、分析、比较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黄鹂》,体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其深刻的内涵。
二、标题、作者、背景
黄鹂,又名黄莺。身体小,褐色,嘴短而尖,叫声清脆。
以前我们也曾学过有关黄鹂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孙犁,河北人,他的小说大多以其家乡冀中平原为背景,再现了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各个不同革命时期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语言朴实,景物优美,表现手法简朴中含隽永。《荷花淀》是其代表作。
背景: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联系这一社会背景,我们也就容易理解作者寄托在黄鹂身上的情感。也就更容易理解教学难点——“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一极致”的深刻内涵。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啼:鸥:鹂:
谛:欧:俪:
缔:殴:丽:
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窠巢所在()
乍雨乍晴()
谛听()
战争不暇()
四、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围绕黄鹂写了哪5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填下表: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黄鹂的美?
明确:外形美;第2段:“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
叫声美:第2段:“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第16段:“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
动作形态美:第2段:“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第6段:“互相追逐,互相逗闹”。
生活环境美:第22、23段:“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啼叫“伴着春雨、宿露”;飞翔“伴着朝霞和彩虹”。
五、精读课文,思考
课文前后共4次实写黄鹂。这4次中黄鹂的形色神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明确:第一次:黄鹂出现在抗战时期,“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在空前伟大的斗争环境中,黄鹂的叫声充满战斗的激情,黄鹂的动作矫捷迅急,但这种美不是永恒的美,“一闪而过”。
第二次:因潜在的危险(老史同志的猎枪),环境不允许黄鹂尽现风采,所以“一去不返”。
第三次:恶劣的生存环境,狭小的生存空间对黄鹂是一种生命的摧残。所以羽毛是焦黄的,神气是凄惨的。
第四次:在特定的环境中——江南的湖光山色中,伴随着春雨、宿露,黄鹂在尽情地啼叫;伴随着朝霞、彩虹,黄鹂在欢快地飞翔。它释放了全部的美丽,活出了“极致”。
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六、品读课文,思考
如何理解“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明确:比较
被玩弄的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羽毛焦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大自然中的黄鹂——“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它们的啼叫,伴随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伴随着朝霞、彩虹。
结论:黄鹂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飞翔,自由生活,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现出“美的极致”。
拓展:1.动物园中的老虎没有了锐气,多了几分懒散与迟钝;“虎啸深山”是“美的极致”。
2.高尔基的《海燕》:“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暴风雨中的海燕体现了“美的极致”。
3.青年应该振翅飞翔,蓝天为青春开路,自己为青春鼓掌,活出“真我的风采”。这才是你人生的极致、生活的极致、青春的极致。
七、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本文叙述的语言如话家常一般同你娓娓而谈。在不知不觉中,你会被文中所叙的事件深深感染。
课文十分注重语言的节奏美,如“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将虎啸的威风,鱼游的自由,驼走的从容,雁飞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对黄鹂和景物的描写,都以白描为主。如第2段——“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轻轻勾勒,诗情画意之中洋溢着浓浓的爱意。
作者还注意了含蓄美。勾叙一对男女射杀海鸥的事情时极富讽刺意味,爱憎情感强烈,但语言的表达则是平和的、含蓄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三峡日记
- 背起行囊走四方
- 叶楚伧故居记游
- 游滴水岩
- 保国寺记游
- 春夜洛城闻笛
- 诗
- 神农架游记
- 沭阳地方农谚《九九歌》评析
- 古诗苑漫步之旅
- 古诗中的四季
- 古诗中的秋
- 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
- 在古诗中沉醉
- 夫子庙的夏夜
- 浅析招考制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浅谈道路运输管理
- 浅析基层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工程10kV配网线路施工
- 浅析上海市养老服务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趋势
- “三精”学练一体实训法的探讨与实践
- 浅谈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打造高效课堂
- 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问题探析
- 技校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 论篮球文化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践探讨
- 社区综治中心、司法所建设及功能发挥途径
- 财务公司会计管理中的细化业务部分核算
- 计算机普及背景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 《春天的图画》
- 《春天的雨》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春天的声音》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春天在这里》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