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登泰山记》
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
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
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1234567
【
第3段是全文重点中的重点,也是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情景,以云天、东海和群峰为陪衬,表现了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写等日出,着意写了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以大风扬积雪击面形容风力的强劲,以足下皆云漫显示日观亭高耸于云天之上。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日出,内心自然是充满豪情。写日将出,则集中表现东方天际的变化,最初是被白雪覆盖的山峦微微显露出来,接着天际出现了一条异色云带,一转眼又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云霞。这一层全是写景之笔,但从稍见须臾这两个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全神贯注进行观察的情状。写日出,只有两句,但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却是泰山日出的特有景象。最后写日出后日观亭以西诸峰的绛皓驳色,另有一番妖娆之态,又用一个拟人化的比喻若偻来烘托日观峰凌空俯瞰群峰的雄姿。
5.表现手法
①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
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和人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来从旁烘托。作者是在严寒中登山的,而文中不着一个寒字,但从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迹等句中都可以想见气候的严寒。
②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又一特色。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如动词的烛,将静寂的远景变为一幅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的动景,让人一洗寒冬游客寥落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河一息不停、徂徕城辞旧迎新,作者如画一笔,又将动景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字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光展现给读者,让人怦然心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超乎俗众的意境悠然于笔外。
有的得到阳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D.山多石,少土。
山上多有石头,少有土。
4.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冬天泰山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1.A2.C3.B4.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滴水岩
- 春夜洛城闻笛
- 古诗苑漫步之旅
- 保国寺记游
- 古诗中的四季
- 背起行囊走四方
- 叶楚伧故居记游
- 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
- 沭阳地方农谚《九九歌》评析
- 神农架游记
- 在古诗中沉醉
- 夫子庙的夏夜
- 三峡日记
- 古诗中的秋
- 诗
-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 浅析招考制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浅析基层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工程10kV配网线路施工
- 浅谈道路运输管理
- 论篮球文化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浅析上海市养老服务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趋势
- 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问题探析
- 浅谈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 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践探讨
- 社区综治中心、司法所建设及功能发挥途径
- 技校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 “三精”学练一体实训法的探讨与实践
- 计算机普及背景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 财务公司会计管理中的细化业务部分核算
-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打造高效课堂
- 《春天的图画》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春天的雨》
- 《春天在这里》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春天的声音》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