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句式的仿造

句式的仿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4

句式的仿造

课题:句式的仿造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语句续写能力

重点难点:审题

课型教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幻灯片号:

教学过程

1、知识

1、仿句它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和句式来表达特定内容,2、是一种既有限制但又留有较大创造空间的语言运用性主观题型。

3、主要考查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4、而5、且还能检验各种知识的储量与思维品质。

6、标7、准主要是从形式(字数、修辞、句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这两个方面既要满足题目提出的显性要求,8、更要契合那些隐含在例句中命题者的主观意图。

9、要求由此及彼形神兼备10、

2、解题思路

1、审清题意吃透要求,2、方能有的放矢。

3、研究例句从照应、关联、结构、修辞、语言特色等入手,4、发现例句信息,5、求得神韵。

6、注意表达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7、字数与例句不8、宜有太大出入。

9、照应上下,10、和谐一致。

3、分析历届高考题

(一)(1994年5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标有着线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此题要求①是对仿句内容的规定,但很抽象,“另举一个事例”的具体要求,必须从对原事例分析中理出。以下几点应考虑到:

a.李时珍是古代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由“古往今来”一词可推知,“另举一个事例”就应当是“现代的”杰出人物,并写出杰出人物的姓名。(如举出的仍是古代人物,扣1分;若不写人名或仅写集体名,扣1分;兼有则扣2分。)

b.必须具体写出“杰出人物”非同寻常的努力。(否则扣1分)

c.必须写出“杰出人物”在非同寻常的努力基础上在事业上的辉煌业绩。(未具体写出扣1分)

要求②是形式方面的规定。经对划线例句进行分析,可得知它有如下两个特点:

a.是一个两重关系的假设句;

b.复句中的三个分句,前两个必须是否定句,后一句是一个感叹句(或反问句)。

以上两点在仿写的句子中也要体现出来,否则各扣1分。

答例: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克!

(二)(1998年4分)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名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天的智慧之窗。

考查了修辞方法,语言的简明、清晰和连贯,句式的选择,可谓是一石三鸟;其难就难在一方面要顾及表达形式,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思想内容,须是两全其美。此题高考评分标准是:

每个句子2分。

①本体不是“时间”或末采用比喻,该句不得分。

②比喻不恰当扣1分,句子不合要求扣1分,语意不衔接扣1分。每句最多扣2分。

具体说,仿句要符合哪些要求呢?

a.必须是以“时间”为本体的明喻句。

b.比喻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用一般主谓句点明本体和喻体,后一个分句用兼语句的形式阐述本体的作用。前后两句的形式可表示为:时间十比喻词十喻体A十本体作用A。时间十比喻词十喻体B十喻体作用B。

c.比喻恰当。如果根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如水等将“时间”的喻体定为“箭”、“梭”(其特点是快)、“流水”(一去不复返)等即属比喻不当。因为分析原比喻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并非“特点”而是“作用”。如果是取“特点”作相似点设喻,那么后一分句就难以用兼语句的形式来表达本体意义,因而在“句式”上就与原句存在差异。

d.两个比喻句之间衔接要自然、连贯。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是在构思这两个比喻句的时候,处于同一思维层面和思维方向上,选择恰当角度,揭示出“时间”的作用,请看如下几例:

①时间好比一位着手成春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时间犹如一个万能的慰藉者,它能开导我们忘记人生的创痛。

②时间有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他能引导求学者构筑知识的大厦。时间好比一位点屏成蝇的画家,他会帮助勤奋者描绘辉煌的明天。

这两例中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它们基于对“时间”的同一认识,从不同角度选择喻体,揭示出本体作用。

③时间好比一个万花筒,它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百相。时间好比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我们分辩出真善美和假丑恶。

④时间好比一本教科书,它能帮助我们阅尽人世的沧桑。时间如同一口百宝箱,它将让我们尽情顿略生活的幸福。

这两例中比喻句是递进关系。它们在对“时间”的同一认识的基础上,从同一角度,分层次地选择喻体,揭示出时间的意义。

⑤时间如同一块砺石,它能帮助奋斗者砥砺意志,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时间又好比是一桶腐蚀剂,它会使怯懦者消磨斗志,虚度生命,沦于平庸。

这两个比喻句是对照关系。在对“时间”的同一认识上,从正反两个方面选择喻体,揭示出本体“时间”的作用。

(三)(1999年)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年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看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例句特点:①内容上,这个语段例句是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来的艺术概括,既歌颂人民共和国已取得的辉煌胜利,又满怀激情地寄寓于将来的更加光辉灿烂;既不回避她历经历的艰难困苦,又信心百倍地笑对将来出现的困难。

②句式上,题干表面说是填空题,实质上却是仿造句。给考生提供的例句是该语段的第2、3句,它们分别是比喻句和主谓短语句。虽然提供了语境,却也为考生填写增添了难度,因为所填写语句,要符合这个语境。

③结构上,提供给考生作“参照物”的,仍是第2句与第3句。第2句是由四个比喻句组成的排比句。其中第三个比喻句要由考生来仿造,考生填写上第三个比喻句,第2句才能构成博喻句。第2句中作例句的三个比喻句结构相同:它的前半部分是比喻,点明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它的后半部分为省略主语——比喻句的喻体——的谓宾句。这个谓宾句的谓语与宾语又很有特色:两个谓语是用同一个词“有”,两个宾语则是一对反义词。第3句是由四个主谓短语组成。其中第三个主谓短语要考生仿造填写。第3句中三个主谓短语的内部结构是主语加状语加动词谓语(即主语十状语十动词谓语)。这三个主谓短语的主语也独具特色,它们分别是第2句中比喻句的喻体。即长河、画卷,史诗。考生要填写的第3句的那个主谓短语,必须根据自己在第2句所仿造比喻句的喻体作主语,再恰当地给它配上一个状语和一个动词谓语。

参考答案:五十年像一首乐章有高亢也有低沉乐章正在演奏

小结:只要我们剖析清楚例句的特点:内部构造、外部形式、境界格调,掌握它的规律,就可以打开自己“记忆的仓库”,开动脑筋,加工出许多优质产品。不管命题者如何挖空心思,也不管命题者以什么形式来考查,我们都能做到应付自如而游刃有余。

4、练习

1、仿照下面拟人句的句式,以“光阴”为话题,写一个结构大致相似的拟人句,文中不得出现“光阴”二字。

当春风吹开含苞待放的蓓蕾时,当婴儿呱呱坠地向人世报到时,她不声不响地走着,欢笑声不能使她停步。

分析:这一句式:“当……时,当……时,她……,……”不能使她……,”修辞上运用拟人,“她”是“光阴”的拟人化形象。例句:

1.当春雨滋润正在发芽的种子时,当大雁一字排开向南飞翔时,她不声不响地走着,欢呼声不能使她驻足。

2.当秋风将麦田掀起层层金黄色的波浪时,当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时,她默默地走过,丰收的喜悦不能使她滞留。

3.当秋风打落枯萎凋零的败叶时,当长者默默瞑目向人世诀别时,她无声无息地走着,悲叹声不能使她回头。

4.当我们在叹息时间飞驰时,当人们悠闲地品尝着茶香时,她悄悄地溜走了,没有谁能留得住她。

前三句符合要求,尤其是第3句与原句语意上构成对照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富有创见。而第4句,两个状语便反映出语言表达上与前三位同学相比的不足;“没有谁能留得住她”,与原句“欢笑声不能使她停步”句式也不相同。

2、把下面加点词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看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千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分析:这道初一课本上的练习题,学生容易忽视的是两句“不必说”与“单是……”之间的逻辑关系,如:

不必说清秀典雅的百合花,也不必说俏丽可爱的“凌波仙子”水仙,单是高傲的花中之王牡丹,就够让人赏心悦目了。

显然,这位学生把这个句式的前三个分句当成并列关系了;殊不知两句“不必说”,字面上右开一笔,实则是为了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在鲁迅先生的“百草园”里,“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是“百草园”最不起眼之处,然而“就有无限趣味”,更“不必说”其他地方了。这种主次、反衬的关系,学生若语感不强,或没有用心揣摩,容易被忽视了。不过,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够领会这种逻辑关系,仿句正确,如:

走进医院,不必说那闪着银光的针尖,也不必说那硕大的点滴瓶,单是一进门扑鼻而来的那股强烈的酒精味道就够令人发怵了。

3、参照下面句子的内容和形式,运用加点的词语,续写一个句子。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钟表。但买不束宝贵的时间,金钱可以买来美味的食品,但买不来好胃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可以买来……,但买不来……”,前后转折关系,前者反衬后者,语意落在后一分句。前后句子中的“钟表”与“时间”、“食品”与“胃口”,具有相关的关系。仿句要求学生展开发散思维、联想思维,从大脑储存中搜索、寻找、确定两个相关的事物,由具体到抽象,并且能够形成与原句相同的关系,例如:

1.金钱可以买来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2.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补品,但买不来健康的身体。

3.金钱可以买来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

4.金钱可以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

5.金钱可以买来“斯伯丁”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4、阅读下面两句话,仿照句②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填在③④的横线上,使之与句②构成一组排比句。

①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仲。②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往;③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理想和信仰就是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是因为,理想和信仰就是_____________.

分析:这一题的难点在于展开联想,先取恰当的两组喻体,来表达“理想”和“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

1.运动员努力拼搏,是因为有坚定的目标,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2.航船乘风破浪,是因为有结实的骨架,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骨架;苍松耸然直立,是因为有粗壮的枝干,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之树的枝干。

3.航船不会迷失方向,是因为茫茫大海中有明亮的灯塔,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灯塔;汽车驰骋千里,是因为驾驶室里有牢牢的方向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

第1句未用比喻;第2句,喻体不恰当,“骨架”与“航船”、“枝干”与“苍松”的关系,不能准确地体现出“理想和信仰”于“人生”的意义;第3句较恰当。

5、参照下面这段话的内容和形式,续写一句话(不超过40个字)。

大的东西会变小,小的东西会变,“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举例来说,大的损失会因补救及时而变小,小的成绩会因继续努力而变大。“多”与“少”也是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题从句式上看并不难,但有的学生无从落笔,或者疙疙瘩瘩,说理不清。它的考点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辩证法知识,认识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和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论述语言具有哲理性、论辩性。下面一句基本达到要求。

多的浪费会因挥霍无度而变少,少的知识会因不断积累而变多。

小结:总而言之,仿句突出一个“仿”字,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是基础,必要的哲学、文史、生活……知识是材料的源泉,敏锐的语感和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根本;还有,无论练习,还是考试,都要养成验证、修改的习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An Accident
ard to The Teacher
如果我是世博会的志愿者
Bikes or Cars
Health or Wealth
The Shanghai World Expo(上海世博会)
Shanghai Museum
father is a gentle man
My Motto
一轴四馆
城市最佳实践区
The World Expo in 2010
what do you think of Internet
my pet cat
Summer Vacation
浅谈地基加固—无外填料振冲施工的监理
三湾水库回水计算
挡土墙、排水沟施工工艺
桑干河朔州段河道整治思路探讨
浅谈黄河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
临时码头施工方案
土石坝施工机械的配置
水库工程监理细则之七—安全文明施工
怎样看待地矿、水利类毕业生就业前景
东江水电站3号机减振增容改造及效益分析
三岔乡陈村供水工程实施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高空作业要求
砂浆砌石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城市供水管网维护抢修工作探讨
《我不是最弱小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相关新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点问题探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三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雷锋精神的意义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案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写作指导
《我不是最弱小的》随堂练习-----提高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之老师语录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考点练习
《我不是最弱小的》整体阅读感知